7月14日,當法國民眾和遊客在海濱城市尼斯進行國慶煙火慶祝活動期間,一輛「死亡卡車」沖入人群,截至7月15日早上9點,已經有80條人命被「收割」。兩名中國公民也在恐襲中受傷,其中一人重傷。向逝者哀悼,為傷者祈禱!
這次恐襲無疑經過周密安排,目標對準旅館及咖啡廳聚集的人口稠密區域,一個武裝分子甚至跳下卡車開槍掃射,警方將卡車打成篩子,擊斃司機,在車內發現大量槍枝和手雷。很多民眾情急之下跳海逃生。ISIS已經宣布對此事負責,利用汽車碾壓,實際是「基地組織」多年宣傳的一種襲擊手段,這種喪心病狂的方式,令人髮指。
為什麼在慶祝自由、平等、友愛時發生這樣的慘劇?探客認為,如果自由、平等、友愛只是在特定集團內有效,成為只有一部分「人上人」才能享受到的特權,那麼必然會有反抗與破壞。況且,就連在如何認定恐襲事件上,西方國家都採取雙重標準,令這個世界無法形成對恐襲的統一戰線。譬如前不久224人俄羅斯航班在埃及失事,竟有西方國家幸災樂禍,怎能不令人寒心?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美國實行的霸權政策與強權政治。由於最近數年,法國逐漸喪失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國際主張,對美國幾乎言聽計從,導致美國造的孽,法國人來背。而法國將國內的恐怖主義警報轉化為對國際反恐鬥爭的積極干預,並未使本土更加安全。
如今法國遭受恐怖襲擊的風險越來越高,這已經不是安全的國度,僅在2015年就發生至少5起。1月7日,曾刊發先知穆罕默德諷刺畫的《查理周刊》巴黎辦公室被兩個歹徒突襲。11人遇難,包括漫畫作者。襲擊者高呼「我們已經為先知報了仇。」然後逃之夭夭。逃跑過程中還殺害一名警察。11月13日,巴黎發生5次爆炸5次槍擊,總統奧朗德在法蘭西體育場險遭不測,巴塔克蘭音樂廳內最少有120人死亡,恐怖分子肆意開槍掃射……就在今年6月14日歐洲杯期間,巴黎大區一名警官在家門口遇害,法國出動反恐突擊隊才將效忠ISIS並高喊「真主偉大」的暴徒擊斃。
而7月初,法國國會調查委員會指出,政府在預防恐襲的「情報戰」里完全失敗,從未準備好應對大規模「聖戰分子」的襲擊,很多城市幾乎是「不設防」。
與法國的粗疏不同,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已經構建了全球最完備的反恐體系,加上美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國家。即使這樣,還是有以川普為代表的美國人要求實行更加嚴格移民政策與安全措施。恐怖分子在美國的機會不多,但美國的歐洲盟國幾乎是四面透風,到處都是漏洞,因此成為「聖戰」的首選。
美國策劃顏色革命,推行「阿拉伯之春」,搞亂了敘利亞,結果主要是英法德來當墊腳的蛤蟆,英國對蜂擁而至的移民忍無可忍,乾脆「脫歐」,法德兩國將面對至少超過500萬中東地區的移民,他們都渴望去「自由土地」生活。法國近年來也在向右轉,但看看歐洲杯法國隊陣容的膚色,就知道這個國家其實也離不開移民,而移民在選舉中往往與安全問題聯繫在一起。法國社會其實正在被撕裂。
不過有弊必有利。這次恐襲無疑將幫助選情落後希拉蕊一大截的川普。他忙不迭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吸取教訓。他針對穆斯林和移民的嚴格政策主張恐怕將越來越有市場。而「脫歐」的英國人恐怕會慶幸。歐洲國家不得不繼續倚重美國的「保護」,可美國真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這次恐襲發生後,歐巴馬只是「表示最強烈的譴責」。
法國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那些還迷信美國的國家,應該仔細看看被血洗後的尼斯。(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743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