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議】菲促中尊重裁決 中駐英大使斥立濫訴先例
國際新聞
14/07/201616:38
荷蘭海牙仲裁法否定中國「九段線」歷史權利主張。
(馬尼拉14日綜合電)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獲判勝訴,但中國多次表明不接受、不承認仲裁結果。菲律賓周四發表了仲裁案判決以來最強硬的回應,發聲明促請中方尊重國際法庭裁決,又指會在即將舉行的亞歐高峰會(ASEM)上討論南海議題。
菲律賓外長亞塞將在亞歐高峰會上,討論有關菲律賓在南海的和平策略。
菲律賓外交部聲明中指,外長亞塞將於周五起到蒙古參加一連兩日的亞歐高峰會,會上將討論有關菲律賓在南海的和平策略,同時需要相關團體尊重裁決。據悉,中方官員亦會出席峰會。
菲律賓獲判勝訴後,亞塞促請各方保持克制及清醒,並強調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會訴諸和平手法,盡力維繫區內和平。
劉曉明:仲裁結果是一紙空文
贊助廣告
贊助廣告
設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周二裁定中國劃設的「九段線」無法理依據,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周一出席英國晚餐會時發表演講,斥菲方提出的仲裁案捏造事實,編造謊言,企圖藉此全面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另仲裁庭不尊重有關國家通過外交管道解決爭端的努力,反而樹立了「濫訴」、「濫權」的惡劣先例,將南海問題帶入一個加劇緊張對抗的危險境地。
劉曉明批評仲裁庭不尊重有關國家通過外交管道解決爭端的努力,反而樹立「濫訴」、「濫權」的惡劣先例。
劉曉明表示,菲方的行為違背了尊重各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等《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不論是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仲裁案,還是仲裁庭所作裁決,「都是在披著合法的外衣,幹著非法的勾當;都是在打著護法的旗號,從事著違法的活動」。
劉曉明重申,仲裁結果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沒有任何影響,也不會有任何影響。仲裁結果對中國沒有任何拘束力,是一紙空文,中國將繼續發展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維護國際法治的公平正義。
美學者:俄美英都不承認
針對南海仲裁案,知名學者艾里森在《外交家》雜誌網站上發表文章,文中列舉俄羅斯、英國還有美國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們從未接受過國際仲裁法庭有關海洋法的裁決文;2013年,俄羅斯海軍在靠近俄羅斯海岸線的水域扣押荷蘭船隻,荷蘭一狀告上國際法庭,當國際仲裁法庭判定俄羅斯違反海洋法,並要求俄羅斯支付荷蘭賠償金時,俄羅斯悍然拒絕。
在2015年,國際仲裁法庭曾判決英國在中印度洋的英屬查哥斯群島,單方面劃為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禁止在當地從事商業捕魚及其他採獵活動一事違反了海洋法。英國政府無視該判決,海洋保護區至今仍然存在。
而美國從未批准這部海洋國際法,與南海仲裁最為相近的一個案例便是1980年代發生的尼加拉瓜控訴美國的仲裁案,在尼加拉瓜案中,當國際法庭支持尼加拉瓜主張並要求美國做出賠償的時候,美國斷然拒絕,並隨後否決了6項要求執行判決的安理會決議。
作者文末表示,國際仲裁只是小國可以仰仗的手段,大國從來都不會承認這類法庭的司法權,除非大國認為,參與這類法庭對其較為有利,所以中國拒絕這項裁決,只是這些大國一如往常的行為。
澳外長吁華停止造島免聲譽受損
畢曉普呼籲中方停止在南海填海造地,以免聲譽受損。
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被判勝訴,但中方多次表明不接受、不承認仲裁結果。澳洲外交部長畢曉普表示,若北京當局不理會常設仲裁法院的裁決,拒絕停止在南海這片受爭議水域建造人工島,將會冒聲譽受損的風險。
畢曉普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稱:「我們呼籲菲律賓和中國尊重裁決並予遵守,這對雙方都是最終的裁決且具法律約束力。」
畢曉普又強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既有國際慣例編成法規,是全球海上貿易和商業活動的基礎,忽視裁決是嚴重的國際過失,聲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中國尋求成為區域和全球領袖就需要睦鄰,這對中國崛起至關重要」。
台國安局指中國海警南海驅他國漁船
潘向前(右一)證實,中國海警已在南海區域驅離其他國家的漁民。
面對南海的局勢轉趨更加緊張,台國安局第四處處長潘向前周三證實,中國海警已展開行動,在南海區域驅離其他國家的漁民,但研判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周三在立院,質詢代表國安局接受備詢的潘向前時,提問南海情勢似乎正在持續升溫,潘向前回應稱國安局有在密切注意。潘又證實,情報顯示陸方海警已開始驅趕、逮捕其他國家的漁民;不過是否會「擦槍走火」,他則認為各國都會克制。
對於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詢問,若在台灣200海里的經濟海域內,海巡署與中國驅離逮捕漁民的艦艇發生衝突時,是否有明確教戰手則,潘向前則表示不清楚,這些要由海巡署來準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