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仲裁攪動南海緊張 比當事國菲律賓表現還興奮

曾洵真| 2016-07-14| 檢舉

什麼是最惡劣的仲裁?非法組建的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給了世界一個糟糕的例子。它做出的令人吃驚的一邊倒的仲裁,不僅沒有解決任何爭端,反而把南海局勢攪動得更為複雜緊張。雖然提出仲裁的菲律賓表態相對低調,但美國卻越來越拿出「主角」的架勢,政治人物不斷放話,幾名重量級的議員聲稱美國應該通過空中和海上軍事巡邏「定期挑戰中國過度的海洋聲索要求」。美國表示強硬,但國際輿論並不認為中國在核心利益問題上會做出讓步。有港媒援引專家的分析稱,「中國已準備好一系列可行的軍事計劃,具體行動將視美方是否挑釁」。英國廣播公司13日報道稱,中國高級官員警告說,中國有權在其聲稱擁有主權的中國南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夫羅里揚1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仲裁庭做出的判決不會帶來什麼改變,相反卻由於判決程序和結果具有很大的爭議性,反而損害其作為爭端解決機構的公正性。

外交部記者會上的交鋒

南海仲裁庭的結果一出,美國在西方媒體上策動的輿論戰迅速展開,各種向中國施壓的奇談怪論甚至到了不顧事實的程度。比如,英國《泰晤士報》的社評聲稱「西方應該清楚講明,不會允許中國蔑視國際法」,還稱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要求如果得到支持,將嚴重削弱其他國家,即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越南的主權要求。這個社評可能是看到日本在南海問題上跳得很高的事實,卻忘記了去查查日本在南海到底有什麼主權要求。

再比如《紐約時報》的報道為了壯大己方聲勢,竟然聲稱「仲裁庭在最重要的裁決中駁回了中國的觀點,即自己享有對南海大部分水域的歷史性權利。這可能會讓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台灣在各自與中國的海事爭端中擁有更多砝碼」。這篇報道的記者雖然有意提到台灣,並把兩岸分裂開來,但顯然沒有關注島內的任何新聞,所以才對島內的反應一無所知。殊不知,荒唐的所謂仲裁連太平島都被裁定為礁石,「捍衛太平島」成為島內這兩天最強烈的呼聲。連台當局在仲裁前刻意淡化的歷史論述與U型線問題,這次也在台「內政部」與陸委會的聲明中悄然現身。

西方媒體可以亂講話,政府的發言就謹慎得多了。除了最急切的美國和日本,也只有澳大利亞的表態與他們比較接近。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13日聲稱,如果中國無視對南海爭端的國際仲裁,其國際聲譽和成為領導大國的雄心將受到損害。至於被美日寄予「厚望」的東協,並沒有發出共同聲明,除了菲律賓和越南這樣的爭端國之外,只有新加坡提到認可最終仲裁結果。泰國、印尼等國都表態溫和,印尼外交部在其網站發表聲明,呼籲南中國海爭端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可能導致緊張升級的行動發生。泰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相信各方的最終目標是將南海打造成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韓國《中央日報》13日報道說,美國在仲裁之前通過多種渠道要求韓國政府「以仲裁庭的具體判決內容為依據,明確表明支持立場」。但韓國政府表示為難。韓外交部負責人強調說,「表明讓美國和中國雙方都滿意的立場,這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文章認為,韓國最後很可能堅持以往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韓國國立外交院的金韓權教授稱,「堅持以往的立場符合現實。考慮到日本有將獨島主權問題進行國際法權紛爭化的意圖,我們有必要更謹慎行事」。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13日稱,40多名巴基斯坦知識分子一致支持中國在南海的立場,他們呼籲巴基斯坦政府為中國發出更大聲音。《印度時報》稱,在仲裁問題上,巴基斯坦對中國強力支持。巴外交部發言人12日發表聲明說,巴基斯坦反對將單邊意志強加他方,尊重中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作出的排除性聲明。

陸慷指,南沙建設除滿足必要的軍事防衛須要外,

美日造出的聲勢雖然不如預期,但並沒有改掉部分人以「國際社會」自居的習慣。在13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與日本記者發生交鋒。

陸慷稱中方的南沙島礁建設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合法、合理、合情,不針對任何國家。(網際網路圖片當時日本共同社記者問:「作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不接受裁決結果的態度與國際社會公認的大國形象一致嗎?」陸慷毫不客氣地回擊說:「看來前幾天我的講話可能共同社記者不在場或者沒聽到。我已經說過,七八個國家代表不了國際社會。有些人可能習慣以國際社會自居,但是現在至少在中方提醒以後,這些國家也不再以國際社會來自居了。」

陸慷還說:「至於說常任理事國,作為常任理事國是不是就一定要接受這麼一個非法的東西?我可以告訴你:不單是常任理事國,任何國家都不應該接受任何非法的東西。」

「美國表現像主人」

應和聲太少,美國不得不衝上一線。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做出表態美國政治人物有:國務院發言人柯比、白宮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康達、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國防部長卡特,以及多名議員。康達聲稱堅持南海「以法規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非常重要。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在與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同前往達拉斯的「空軍一號」專機上表示,美國認為海牙仲裁判決應該被當作最終裁決並且具有約束效力。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阿富汗與美國指揮官會晤時表示,該裁決使域內各方有機會根據法規,以理智方式解決有關爭端。

更激烈的言論來自議員。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參議員和另外一名共和黨參議員丹·沙利文發表聲明說,「中國面臨一個選擇,即遵守國際法,國際制度和準則。或者中國抗議違反上述國際準則,選擇恐嚇和強制的道路。」這兩名參議員聲稱,美國應該通過空中和海上軍事巡邏「定期挑戰中國過渡的海洋聲索要求」,向中國表明防止中國把諸如黃岩島等重要戰略位置軍事化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在南海地區的表現像主人一樣。它已習慣了在這一地區的統治者地位。」俄新社援引軍事評論家巴拉列茨的話說,仲裁庭做出南海仲裁,是由於美國的干預而讓衝突複雜化,從而讓這一事件成為了亞太地區的「熱點」。美國迫使仲裁庭做出對它及其附庸國有利的裁決,但中國不會服從。

英國《衛報》稱,南海的裁決旨在緩和緊張局勢,但更可能會激起衝突。海牙南海仲裁案帶來的結果很有可能進一步煽動地區緊張局勢,把美國、日本都捲入,並增加了武器對抗的風險。俄羅斯衛星新聞網說,仲裁庭的仲裁或將導致地區局勢激化,「現在進入了一個非常不可預測的局面。」

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夫羅里揚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此次仲裁,讓許多觀察家看到了南海爭端的另一主角美國。在菲律賓新總統溫和表態的同時,美國表現得更為強硬。美國要求中國遵守國際法,但華盛頓根本沒有簽署國際海洋公約。說到底,美國不希望中國在南海的存在危及自己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這個仲裁庭是失敗的

「有評論稱,中國已準備好一系列可行的軍事計劃,作為對南海仲裁的回應,具體行動將視乎美方是否挑釁」,香港《南華早報》13日報道稱,有中國軍事問題專家表示,海牙仲裁之後,中國將在南海展示更多先進武器。他表示,其他可能的計劃包括在南海劃定防空識別區、加快在南沙群島建設人工島、在黃岩島填海、在爭議海域舉行更多大規模聯合海軍演習,以及為先進的海空武器進行測試等。至於展開什麼軍事行動,將取決於美國對中國主權的挑釁達到何種程度。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說,中國政府周三發表的一份南海問題白皮書中重申了自己對陸地和海上主權的主張。中國並警告,有權在其聲稱擁有主權的中國南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儘管中美雙方在南中國海劍拔弩張,但雙方直接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儘管南中國海仲裁案鬧得沸沸揚揚,但從本質上看,它只是中國與菲律賓、美國、日本等國家之間的一場輿論戰。由於沒有強制約束力,仲裁結果的「吸睛效應」可能很快就會淡去。

把南海局勢搞得更複雜緊張之後,非法組建的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受到更多質疑。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總編馬克杜姆撰文稱,整個國際社會,尤其是法律界和媒體界早就清楚仲裁庭將作出否定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決定,這可能是近代歷史上法庭做出決定前國際社會便已知道仲裁結果的唯一案例。中國在南海享有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但歐巴馬政府在「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採取遏制中國的政策,美國政府和媒體大力鼓動其他南海相關國家將問題升級,和中國對抗,其中以菲律賓為主。按照美國的意圖,問題升級到一定程度便需要仲裁,而為了獲得想要的仲裁結果,便出現了上述有明顯日美影響印記的仲裁庭。仲裁庭的仲裁決定不過是「由不可信的仲裁員主導的一場鬧劇」。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等媒體13日都報道了中國方面對仲裁庭的回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稱,國際法院的法官、海洋法法庭的法官,他們的酬金、薪水是由聯合國支付的,目的是保證他們的獨立性、公正性。但這個仲裁庭的5名法官是掙錢的,掙的是菲律賓的錢,可能還有別人給他們的錢,不清楚,他們是有償服務的。這個案子是公約生效以來第一個所謂依據公約附件七設立的臨時仲裁庭,但這個仲裁庭的運作出乎當年公約制定者們的期待和預料,創造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先例。這個仲裁庭的表現也證明,強制仲裁程序很難取得成功,這個仲裁庭是失敗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729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