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的南海仲裁庭於7月12日裁決菲律賓「勝訴」後,南海局勢持續緊張,中美兩國就南海島礁主權從屬問題爭執不斷。

溫哥華舊貨攤最近卻出現1947年美國印刷的南海地圖,將不少南海島礁標明主權屬於中國。



有學者指出,在冷戰爆發之前,美國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曾經一度抱有支持態度。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指出,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對立,時間將頗長,甚至超逾十年。

這是近日在溫哥華舊貨攤出售的一本地圖冊,品相有點破爛,內里的地圖也不像現代地圖那樣,色彩繽紛。幾乎無人問津。
中國海軍南海演習
店主開價也只是象徵式的3元。但內里地圖對中國南海島礁卻有詳細描述,部分島礁更明確的標明主權屬於中國。
有關的地圖被收錄在1947年版本的地圖集兼地理詞典Collier's World Atlas and Gazetteer之內。
其中收錄的一幅地圖本身則由Rand McNally公司繪製,其題目為《中國、法屬印度支那、暹羅、及韓國的大眾地圖》(Popular Map of China, French Indochina, Siam, and Korea)。
地圖將中國、越南、與泰國並列在一起,故此南海也包含在內。更有意思的是,地圖在Paracel Islands(中方稱西沙群島)名字之下,特別加入(China)標籤,顯示地圖繪製者將「西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之內。
地圖對Formosa(台灣的葡萄牙名稱)作出相同處理,在其下加入(Taiwan)與(China)兩個標籤,明示台灣的主權已經歸還中國。
1947年在歷史上是頗為微妙的一年,也可能是中國及美國關係有史以來最為密切的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
戰時中、美兩國是盟國,共同應對同一個敵人,抗擊日本的侵略。而且在1947年,中國政權還沒有更換,冷戰還沒有開打。
這一幅地圖將「西沙群島」列入中國主權範圍之內,究竟是繪製者出錯?還是有所根據?是否反映了美國官方的態度?支持中國對南海島礁聲索主權?
查閱資料,地圖繪製公司是一家超逾百年的老字號,在1856年由William Rand創辦,兩年後Andrew McNally受聘加盟,1868年兩人合組Rand McNally & Co.。該公司一直是美國地圖繪製業的中流砥柱,在地圖繪製界的聲譽無出其右。
專家點評南海爭端:某國做法不合時宜
6月8日至12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5屆締約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該《公約》於1982年通過,1994年生效。根據聯合國規定,締約國大會負責選舉國際海洋法庭法官以及審議法庭的行政和財務事項,聯合國秘書長需提交報告。
從性質看,締約國大會是多邊平台,本應集中精力討論《公約》相關事宜,但偏偏有個別國家不合時宜地干擾議程。此次會議上,菲律賓代表就拿出南海問題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
在國際場合大造聲勢,是菲律賓攪亂南海的慣用伎倆。其實菲方很清楚,國際上尚未解決的領土主權爭議很多,包括東協國家內部也有一些未決問題,南海領土主權權益爭端本是雙邊問題,當事方可以通過談判解決。但為了搶占中國島礁,菲偏要不失時機地在各類國際場合大談南海問題。其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混淆視聽、吸引關注,對中國維護主權權益的正當行為施加壓力。
與菲律賓明顯不同,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考慮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事關各方的海洋問題。中國出席締約國大會代表團團長王民大使就如何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提出中方三點主張,其中第一點就是要樹立海洋命運共同體意識。
領土主權爭端不能綁架南海。事實上,南海局勢總體穩定,相關各國應加強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同時,各國還須同舟共濟應對挑戰。面對海盜及武裝劫船、資源生態環境惡化、海洋災害頻發等問題,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在南海,海盜問題長期困擾航行安全。就在上個月,一艘新加坡註冊的油船在馬六甲海峽遭海盜持械洗劫,海盜搶走船上大約2000噸柴油。事件更進一步說明,建設海上命運共同體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
多年來,中國一直支持相關各國針對上述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強協作。由於海上搶劫、走私和偷渡、毒品槍枝販運等海上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中國多次舉行研討會,推動與東協各國海上執法機構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聯合打擊海上跨國犯罪。中國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在南沙永暑礁建設有人駐守的海洋氣象觀測站,入編全球海平面聯測網第74號站。該站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在減災和海洋氣象預報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不幸的是,當前有個別國家動輒炒作南海問題,破壞南海和平與穩定;不但不配合中國的合理倡議,反而對中國的貢獻說三道四、肆意抹黑。這種自私行為阻礙其他國家正常合作,損害集體利益。個別國家與其頻頻炒作南海話題,不如為地區和平做點正事。在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方面,各國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
中國提出了建設性倡議,但這不是只靠中國一方努力便能夠實現的。相關各國須凝聚共識,管控分歧,相向而行.
三沙市大搞擴張:填海15平方公里雄霸南海
15平方公里填海區位於三沙市西沙群島七連嶼,即七連嶼的西沙洲與趙述島的半月礁盤上。
七連嶼是指在中國西沙群島北緯16度55分~17度00分、東經112度12分到112度21分範圍內的島、礁、沙洲的總稱,距離永興島所在礁盤約4海里。
廣義的七連嶼是指整個七連嶼礁盤及其發育的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三峙仔、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西新沙洲十座小島。狹義的七連嶼一般是指: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西新沙洲這七座小島。七連嶼礁盤面積25平方公里,瀉湖面積約2平方公里。
七連嶼包含的島礁,緊密相聯,猶如珍珠一般串在一起。它們位於宣德群島中宣德環礁的北半部,與宣德環礁南部的永興島遙相呼應。
西沙填海示意圖
西沙洲位於趙述島西部約3海里,是一座正在擴大中的沙洲,呈橢圓形, 其上白沙一片。西沙洲由於沙層較厚、有利於淡水保存,因此,掘此島可得清泉,又因面向西北,海岸水流甚急。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0.2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2米,是宣德群島中的第三大島。潔白的珊瑚沙遍布島上,四周礁盤較為寬廣,沙洲上厚厚的沙層內含有極其豐富的淡水,歷來是漁民補給淡水的地方。附近海域水產資源甚豐,出產海龜、海參、硨磲、馬蹄螺等海產品,是海龜繁衍後代的基地之一,也是海南漁民到西沙捕魚的第一站。沙洲東部礁盤上有一水深3~6米的礁塘,遍布著艷麗多姿的各種鹿角珊瑚叢,頗具旅遊觀賞價值。
趙述島
趙述島位於永興島的北面,1947年為紀念明代趙述奉命出使三佛齊而命名為趙述島,趙述島森林茂密,又稱「樹島」
。島呈琵琶狀,橢圓形連一條170米長的沙嘴,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450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海拔4.4米,東、北、南三面發育了海灘岩。
西沙風光
島上遍布草海桐等植物,綠樹蔥蘢,利於海鳥棲息,故形成了淡褐色的鳥糞土和成片的硬碟磷質石灰土。中西部建有燈塔、瓦房和積蓄天然雨水的水池,海南漁民早就在島上長期定居和季節性留居。四周有沙堤包繞。
北島
北島又名長峙,位於永興島北面,西北距趙述島約2海里。
七連嶼北島
島形狹長,作西北-東南走向,長1500多米,寬約290米,面積約0.4平方公里。高3-4米,四周有沙堤包繞,島中部為乾涸的「瀉湖」,面積占全島面積的一半。
島上有灌木叢生,亦有鳥糞層,故淡水不可飲用。有臨時房屋建築,並有石砌小廟一座。
西沙風光
島東北面礁盤因受強勁的東北風影響,使海水中含氧量較多,珊瑚礁生長較好,比西南面礁盤為高,低潮時可露出海面,成為水產豐富的地區,它是七連嶼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嶼。
西北部較高,達海拔3~4米;東南部地勢低,常為海潮所淹沒。北島為沙堤環繞,堤寬80米上下,由珊瑚貝殼沙屑組成。沙堤之外為礁坪,之內有潟湖乾涸所成的窪地,生長著以草海桐為主的灌木叢,是海鳥群棲的樂園。島西北、西南和南岸均有缺口,是海龜進入本島的通道,稱為「龜門」,北島是南海海龜的主產地之一。
中島
中島位於北島的東南面0.5海里,因介於北島與南島之間而得名,海南漁民稱為「石峙」。
西沙風光
七連嶼中島
呈橢圓形,長約700米,寬250米,面積約0.2平方公里;島高海拔約6米,地形周高中低,周圍有沙堤環繞,中部瀉湖已乾枯。沙堤寬約60米,高4米,堤外有礁灘岩發育,中部為潟湖乾涸而成的低地;植被以草海桐為主的茂密灌木叢,海鳥群棲,鳥糞堆積層薄,飲用淡水缺乏,為海龜產卵之地。
南島
南島位於中島東南0.5海里。
七連嶼南島
島呈長條形,由西北向東南延長,長達1200米,最寬處260多米,面積為0.17平方公里。
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類,缺飲用淡水、島東北有一小灣,水深1.5米,小船可駛入,島南有沙灘伸展。島上四周有沙堤包圍,堤高4~5米,中部低洼為小湖,已乾涸。
西沙風光
植被及海產與中島略同。
北沙洲
北沙洲在南島東南1公里處,接近南島。
七連嶼北沙洲
北寬南窄,長約300米,最寬處80米,面積約0.02平方公里,海拔約3米,地勢低平,大潮時易淹沒。
洲上有幾條沙脊發育,沙體兩端在季風影響下順風向移動,夏季因盛行西南風而伸向東北,冬季則相反。由於沙洲還在成陸階段,受波浪經常性沖刷,因而地面植被較少,雜草稀疏。白沙耀眼,遠處可見。附近礁盤水產豐富。東北面有小海灣。
本沙洲有古代小廟保存。
西沙填海示意圖
中沙洲
中沙洲在南島以南,因位於北沙洲與南沙洲之間,故名。
七連嶼中沙洲
沙洲形狀不規則,長約300米,最寬處約80米,面積約0.05平方公里,海拔約2米,在大風浪影響下形態多變,且易被海浪淹沒。
面積時大時小,約有52000平方米。
北岸海灘岩發育較為穩定。洲上植被稀疏。
南沙洲
南沙洲位置最南,為一邊長300米的等邊三角形的沙洲。
七連嶼南沙洲
洲呈圓形,長約500米,寬約300米,面積約0.06平方公里,海拔4.1米,四周略高,中部略低,東北岸及南岸有沙嘴發育呈三角形,頂端向海延伸。
北岸和東南岸有海灘岩生成,沙洲上潛育磷質石灰土,生長茂密的草叢和灌叢。
西新沙洲
西新沙洲位於南沙洲以南約500米附近。
七連嶼西新沙洲
呈彎鉤形,面積2000多平方米,海拔1.9米,是1972年第20號颱風中由於波浪沖刷和洋流搬運而形成的小沙洲。
1975年版海圖已注西新沙洲。1983年命名時確定西新沙洲為標準名稱。
東新沙洲
東新沙洲位於南沙洲以南約500米、西新沙洲東面數百米處。
呈彎鉤形,面積4000多平方米,海拔2.1米;與西新沙洲並列如「孿生兄弟」,也是在1972年第20號颱風中形成並同時命名的小沙洲。
現今東新沙洲已消失,在中島和南島之間、靠近南島(即三峙)的位置新增一個較大的沙洲三峙仔。
填海區選在七連嶼最大的礁盤上,礁盤東西走向呈半月狀,東西長9公里多,南北最寬3公里多,礁盤西邊有西沙洲,東頭有趙述島。填海工程沿半月礁盤外圍填一公里寬的陸地,中間不填土,填海後形成大概15平方公里左右的陸地,中央未填部分的礁盤,抽干海水後可修建兩個各長2公里左右的內淡水湖,一個湖用於收集雨水,一個湖用於儲存生活用水。
填海後形成南海最大的新島,新島最寬達3公里多、最長達9公里多,擁有大型淡水湖,擁有長達3500米跑道的大型機場,擁有10萬噸級深水港,萬噸級避風港,擁有近4公里長的海灘,保留了趙述島的原始樹林和熱帶植被,保留了七連嶼的其餘島嶼原生態綿白細潔的沙灘,保留了清澈、純凈、透明度達30米最適宜潛水觀光的海水和錯落的礁石、景象奇異、美麗的珊瑚、海葵。並用跨海大橋與各島嶼聯接,並通向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使七連嶼與永興島聯成一個整體,成為三沙市的政治、交通、旅遊、商業、漁業、能源、海洋研究中心。
填海工程可帶動多個行業,可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也成為三沙市海洋開發的基礎,更能提高三沙市的經濟、文化、科學、軍事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7272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