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今出最終裁決 更多國支持中國立場
據新華社電由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最終裁決定於12日出爐。在1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充分證明了公道自在人心。專家也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存在非善意地利用或濫用國際法的情形。
外交部: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中國立場
1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柬埔寨外交部上周六發表聲明,再次力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中方對柬方此舉有何評價?
陸慷說,我們注意到柬埔寨外交國際合作部近日發表聲明,表示仲裁案系中菲雙方之間的爭議,與東協整體無關。柬方不會參與任何有關就仲裁案結果發表共同立場的行動。這已經是柬埔寨政府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第三次明確表達在南海問題上的公正、公平的立場。
陸慷說,柬方的聲明維護了中國和東協十國共同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國際法的尊嚴與權威,也維護了中國與東協的共同利益,有助於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安全與繁榮。
「我還可以告訴你,近期又有很多國家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陸慷說,僅僅以7月份為例,不到10天,除柬埔寨外,就有安哥拉、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巴布亞紐幾內亞、塞內加爾這些國家表達了對中方南海立場的理解和支持。
陸慷說,面對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中方的立場,支持直接當事方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爭議,支持主權國家自主選擇解決爭端的方式,個別仍在試圖拿所謂仲裁案抹黑中國的國家已經很難再以國際社會自居,已經很難再以國際法代言人自居,已經很難再稱中國是所謂自我孤立了。
專家:菲單方面提起仲裁是濫用國際法
「由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單方面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可以說是濫用國際法,至少是沒有出於善意地利用國際法。」從事國際法研究的廈門大學教授、德國洪堡大學訪問學者蔡從燕說。
蔡從燕強調,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協國家曾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下稱《宣言》),並將爭端解決機制寫入其中,菲律賓沒有充分利用《宣言》中已有的爭端解決機制。
在《宣言》已有其他爭端解決安排的情況下,中方所反對的是任何一個相關當事方在沒有充分地利用已有爭端解決機制的情況下單方面提起的仲裁。
蔡從燕指出,「仲裁庭沒有恰當地理解法律,也沒有恰當地分析菲方提起仲裁的意圖。在目前的國際法實踐中,國際爭端解決機構濫用國際法的風險越來越大,擴大管轄權的趨勢普遍存在」。
蔡從燕說,國際法有時存在一些漏洞,不少內容是「建設性的模糊」,這些「模糊」內容原本是為了幫助各方達成條約而在締約時故意留下的空白,而南海仲裁案就是不完善的國際法被輕易濫用。
六問南海仲裁案
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並推動南海仲裁案,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中國官方近期密集發聲回應駁斥,反覆強調依據國際公法,仲裁庭對本案及有關事項沒有管轄權。
那麼,南海仲裁案由何而來?背後有哪些內幕?中國一直堅持「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的立場?美國和日本又為何竭力支持南海仲裁案?據央視新聞
1南海仲裁案是如何出爐的?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並聲稱其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未來裁決結果作出後,也將不承認、不執行。
對於中國不接受、不參與南海仲裁案,可能要被扣上「藐視國際法」和「怕輸」帽子的說法,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打了個形象的比喻來反駁:「足球場上,一支球隊如果明知對手和裁判已經串通一氣『吹黑哨』,怎麼還會同意進入賽場比賽?不僅球隊不會接受,廣大球迷和觀眾也不會接受。」
2為何說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強制仲裁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創立的一種新程序。但強制仲裁同談判協商等方式相比,是次要的、補充性的方式。它的適用有多項條件限制的,而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未滿足其中的任何條件。
首先,菲律賓所提訴求本質上屬於領土主權爭端,而這不屬於《公約》適用的事項,更不屬於強制仲裁程序的適用範圍,仲裁庭無權管轄。
其次,如果有關爭端涉及海域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等,締約國有權聲明不接受強制仲裁。安理會「五常」中,除美國未加入《公約》外,其他四個國家都進行了排除性聲明。
這種排除對於其他締約國而言具有法律效力,對於上述被一國排除的爭端,其他國家不得提起,仲裁庭也無權管轄。仲裁庭此次將「與海域劃界相關的爭端」解釋為「海洋劃界本身的爭端」。
大大縮小了該排除性事項的範圍,是對《公約》條款的錯誤解釋。這種偷換概念的做法,違背了《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的制度設計和立法本意。
再次,《公約》規定,如果當事方自行選擇了其他方法解決有關爭端,也不應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也沒有管轄權。如前所述,中菲還達成了通過談判方式解決在南海爭端的協議,菲律賓無權單方面提請仲裁。
3菲單方面提請仲裁違法嗎?
菲律賓單方面提請仲裁違背國際法,而且是背信棄義。
第一,它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精神。2002年,中國和東協十國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條明確指出,「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菲律賓違反其在《宣言》中所作承諾。
第二,它違反了長期以來中國和菲律賓政府之間達成的諒解。這個諒解就是雙方要通過友好協商來處理南海分歧。如2011年9月1日,時任菲總統阿基諾訪華,中菲發表聯合聲明重申通過和平對話處理南海爭議。
第三,它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相關原則,即進行仲裁的前提,是必須窮盡所有的政治和外交手段,而實際上中菲之間在南海問題上曾保持著溝通。菲律賓事先沒跟中國有任何溝通,就一紙訴狀遞到仲裁庭,這是別有用心。
4仲裁案仲裁庭成員都有誰?
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柳井俊二在接受菲律賓2013年1月強行提出的仲裁案後,於當年5月組成由五名專業人士組成的仲裁庭。
根據仲裁庭書記處公布的消息,五人臨時仲裁庭包括:托馬斯·A·門薩(加納)、讓·皮埃爾·科特(法國)、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波蘭)、阿爾弗雷德·松斯(荷蘭)、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德國)。
菲律賓方面指派國際海洋法法庭現任法官、德國人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在仲裁庭中代表菲律賓;由於中方不參與仲裁,因此剩餘4人均由柳井俊二指派。
現年79歲的柳井俊二在日本外交部門工作40多年,曾任日本外務省次官和駐美大使,2005年成為國際海洋法庭法官,2011年至2014年擔任國際海洋法庭庭長。
柳井俊二被認為是日本右翼鷹派人物的代表,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核心智囊,是日本推進修憲和加強美日軍事同盟的法律推手。
5美日為何支持南海仲裁案?
從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美國就如影隨形,實為別有用心。
首先,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其次,把此次仲裁的效果做大,使其產生示範效應。西方不少媒體已在鼓動南海周邊國家效仿此法,針對中國提出仲裁。
其三,強化地區同盟關係。美菲已經以「共同應對中國威脅」為名加強軍事合作,各取所需。
美意欲進一步拉近與地區盟友的關係,將更多先進艦機部署到亞太地區,全面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服務其利益和「地區主導權」,為圍堵中國、牽制中國發展披上正義的外衣。
除了美國,日本也不願做南海問題的「看客」。日本官員在多個場合明確支持菲方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國際仲裁解決爭端。日本還刻意與菲越等國就海上安全問題進行政策協調,並考慮提供艦艇裝備。
在日本的計劃中,南海局勢複雜化將牽制中國精力,方便日在東海開展行動。日本還以此為美承擔義務。近年來,美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投入巨大,力不從心。因此要求盟友幫助分擔責任。日響應號召,在南海等問題上緊跟美步伐。
6南海島嶼爭端應如何解決?
一些國家不斷將南海爭端國際化、司法化、軍事化,進一步擴大事態。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國解決南海島嶼爭端的思路是什麼?
在南海問題上,對話協商才是正道。中方倡導「雙軌思路」,以和平方式、協商解決南海問題。「雙軌思路」,即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協商談判妥善解決,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協國家攜手共同維護。
中國與東協國家早在2002年就達成和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直接當事方可先行探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效管控分歧的辦法;
而後,可通過友好協商,尋找有效的解決爭議辦法。中國和東協國家則可通過合作,全面有效落實《宣言》內容,加快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並進一步探討包括中國在內的南海各沿岸國開展合作的新途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697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