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為何拉中國一起建馬六甲港口真相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7月3日報道,馬方計劃在目前的巴生港附近建第三港口。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表示,由於70%至80%航經馬六甲海峽的船隻的目的地是中國,所以馬國交通部希望中國參與該港口計劃。
在中美南海爭奪如火如荼之際,馬來西亞為何邀請中國參建馬六甲的港口呢?很顯然,絕不僅僅是馬來西亞說的中國貨船多。那麼,這背後都有哪些原因呢?在占豪看來,根本原因主要包括4個方面:
一、中國對南海控制力的增強。
在南海,最重要的是什麼?還是控制力。過去,中國對南海缺乏控制力,所以哪怕中國再有在馬六甲的利益,人家也不會和中國進行這樣的合作,因為獨享這種利益總是比與人分享更好一些。
然而,現在中國在南沙的基地已經頗具實力,與美國的博弈很顯然中國贏面更大。所以,在這個時候馬來西亞這麼做,客觀上也是一個投名狀。
二、「一帶一路」戰略和泛亞鐵路的預期給馬來西亞帶來戰略發展機遇。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顯然是對沿線國家非常有利的,而且隨著泛亞鐵路的建成,實質上從歐洲、非洲過來的貨物完全可以繼續走水路或改走鐵路。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馬來西亞提前和中國建成一個港口,對馬來西亞確立自己的貿易地位意義重大。
三、中國貿易規模大,貨船多。
當然,經濟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正是因為中國是這些港口的最大客戶,與中國合作顯然會更加穩妥。否則,一旦中國有了其它通道,馬來西亞的經濟利益就會受損。
四、新加坡的競爭。
在馬六甲能和馬來西亞競爭的還有新加坡,亞太最大的轉運港就是新加坡港,所以馬來西亞這是想搶新加坡的生意,在大格局形成過程中做預先布局。
五、克拉海峽的威脅。
克拉運河雖然還未開建,但之前關於克拉運河項目運作的消息會讓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都倒抽一口冷氣,因為一旦克拉運河鑿通了,大部分船隻將不會再走馬六甲。所以,克拉運河的威脅促使馬來西亞有這樣的新行動。
對大國而言,你需要展現實力才能獲得效果的認可和追隨,中國需要在這方面做得更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