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中國用情不專,東南亞遊客成「備胎」

日本是一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島國,為此,日本人很注意挖掘與合理利用資源。這在日本旅遊事業的發展路徑中得到充分體現——地方上注重挖掘自身特色,中央政府則幫助出謀劃策給予政策支援,提出了將地理、人文、美食、動漫融為一體「酷•日本」口號,以此吸引外國遊客。

多年堅持「觀光立國」國策終於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別是將人數眾多、消費能力強勁的中國遊客作為重點開發對象,給日本帶來了豐厚收益。特別是「3•11大地震」後,在中國遊客的力挺之下,僅用不到兩年時間,日本的旅遊就恢復到了震前水平。

但是,就在日本旅遊業重建的關鍵時刻,有一場災難降臨。日本右翼勢力不斷製造麻煩,傷害了中國民眾的情感,中日關係一落千丈,跌入谷底,中國赴日遊客人數則是一降再降。日本觀光局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5月份赴日遊客中,中國大陸客同比再減3成。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急尋對策。在2013年《旅遊白皮書》提出減少對中國旅遊市場的依賴,轉而開發東南亞市場。日本外務省6月25日宣布,從7月1日起對來自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遊客實行免簽證政策,對於菲律賓和越南遊客要發放3年內多次往返簽證,對印度尼西亞發放的多次入境簽證逗留時間從15天延長至30天。日本希望借新政策每年吸引200萬東南亞遊客。

這邊日本政府忙著調船頭,那邊人們卻看到另一番景象:沖繩縣一家IT企業要在中國最大的資訊網絡「新浪」上設立網站,宣傳沖繩的旅遊信息;沖繩觀光會議局則在「中國北京國際潛水展示會」上向參觀者展示沖繩特色潛水項目的魅力。日本企業善於在困境中尋求突破的精神,同時也人們讓看到日本政府對中國旅遊市場的一種「用情不專」。那麼,這種「用情不專」的後果是什麼呢?(對原油、瀝青、現貨銅等大宗商品投資有興趣的朋友諮詢筆者微信:dfdj998)

首先,這種做法容易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產生矛盾。日本中央政府將目光轉向東南亞,決意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用開發東南亞市場牽制中國。而地方政府則意在堅守中國市場。如此不能形成上下合力,使「觀光立國」政策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這種「用情不專」容易讓外國遊客對日本的政策產生誤解。特別是東南亞遊客,他們可能會認為,日本政府只是將他們作為「備胎」,當做中國遊客流失後填補旅遊市場空白的工具。他們也會懷疑,如果有一天中國遊客恢復赴日旅遊潮,他們還會不會受到優惠待遇。

最後,這種「用情不專」也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畢竟在開發中國遊客市場過程中,各地做了很多功課,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如今變向針對東南亞穆斯林遊客,不少項目需要重新設計,必將造成很大浪費。

應該說,即便缺少了中國遊客,日本旅遊業也不會餓死。然而,日本中央政府要「改弦更張」,各地則恐怕仍然心有不甘。對於日本振興旅遊業,中國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哪個是芝麻哪個是西瓜,日本人比誰都清楚。還應該說,日本企業家都是聰明的,造成今天這種困境的根本原因在哪裡,他們也是心知肚明的。既然如此,那麼,只有找准結症所在,才能標本兼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588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