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罕見兩次「變白」,科學家擔憂會出現小冰河期

白太陽——太陽沒有黑子 本月,太陽罕見出現兩次完全「變白」,即沒有可觀測到黑子活動。科學家擔憂,這預示地球會出現「小冰河期」低溫氣候災難。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陽動態天文台(SDO)日觀測到,太陽出現2011年以來的第一次無黑子現象,持續4天後,太陽黑子再次按照通常周期規律出現。但在兩個星期後,黑子再次完全從太陽表面消失。 這種黑子完全消失的太陽被稱為「白太陽」(Blank sun)或太陽變白。而太陽兩次變白預示著太陽活動極小期(Solar Minimum)即將到來,白太陽會越來越常見,而且每一次白太陽的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 仍會有太陽物質強烈大爆發 小的太陽黑子不過幾公里寬,而大的黑子直徑可以達到16萬公里(相對於地球直徑的12倍)。

而太陽黑子活動的強弱會對地球氣溫、磁場、大氣等等造成明顯影響。 太陽黑子活動區的強烈太陽耀斑 雖然太陽的活動將進入衰減期,但歷史記錄表明,太陽也會在活動減弱期間發生最強的黑子爆發。空間天氣網站(spaceweather.com)指出,6月25日太陽發生一次大規模等離子云向太空噴發的現象。 報導說,人們不能忽視太陽出現極強的爆發。例如,在1859年太陽黑子活動相對弱的時期,太陽超級風暴造成著名的卡靈頓事件(Carrington Event)。這是有歷史紀錄以來的最強大太陽風暴,發生在第10個太陽活動周期。極多的日冕物質拋射(CME)僅經過18小時直達地球,全球各地都看見了極光。尤其是加勒比,黑夜變得非常明亮,以致落磯山當地金礦工人在睡夢中被驚醒,以為到了早晨,應該準備工作。 地球可能出現小冰河期 太陽活動減弱可能表明太陽進入活動極小期。這個期間,太陽黑子、耀斑、噴發等物質噴發現象幾乎不存在,相當於一顆白太陽照著地球。 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因為太陽發出的輻射量減少,地球高層大氣的溫度會下降、大氣厚度可能減少,導致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增加。此外,太陽系的能量範圍縮減,造成地球更容易受來自銀河系高能粒子的影響。

冰河期想像圖 根據紀錄,最長的太陽活動極小期為1645年至1715年的「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持續70年之久。當時,全球氣溫下降,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和北美洲都經歷嚴寒的冬季。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結冰,人們經常舉行「冰雪節」之類的活動。 氣候網站(climatedepot)表示,太陽變白的時間最初可能只持續短短几天,之後可能持續數周,最長會持續數月。預計下一個太陽活動極小期將在2019或2020年。目前,太陽處於1755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506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