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勇將有千千萬,只有他堪稱天下第一。那就是西楚霸項羽,他是將門之後,勇冠三軍,力大無比,清代學者李曉芳為他的神勇下了定論:「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如此勇猛之將,卻沒打過亭長出身的劉邦,最後還在烏江自刎,到底為什麼呢?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天生力大,從小習武,練了一身好功夫。而且項羽志向遠大,很早就有驚人之語。秦始皇游會稽時,項羽看到秦始皇的大船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站在一旁的項梁嚇壞了,趕緊捂住他的嘴,讓他不要亂說話,但對他卻亂目相看。
想當年,秦武王嬴盪舉鼎,不但沒舉起來,還被鼎砸死了。項羽比秦武王力大,一下子就把鼎舉了起來,從此,「霸王舉鼎」成為後世美談。
秦朝後期,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於巨鹿之戰擊敗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秦亡後他自立為「西楚霸王」,與漢王劉邦一決雌雄。在歷時四年的楚漢爭霸中,項羽屢敗劉邦。但到後來,項羽因沒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到烏江邊時見無路可逃,便拔劍自刎。
項羽之死,許多人感到遺憾。天下第一勇士死得如此悽慘,引來後世無數評說。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評道:「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諸葛亮把項羽戰敗的主要原因,歸結於「陵上虐下」,也就是自高自大,既不服比他高的,也不服比他低的,誰的話都不聽。而諸葛亮的評價,與後來毛主席的評價異曲同工。
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談到項羽時說道:「從前有個項羽,叫西楚霸王,他就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他那裡有個范增,給他出過些主意,可是項羽不聽范增的話。另外一個人叫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比較能夠採納各種不同的意見……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利了,項羽敗了,這不是偶然的。」而毛主席對評價劉邦是「老粗」,項羽神勇天下第一,最終卻敗在「老粗」劉邦之手,真的值得反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4291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