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評時下音樂:大部分內容都是垃圾

李宗盛在論壇上言辭犀利。

南都訊 記者麻樂 發自台北 近來台北的許多街道,都懸掛起了金曲獎和金曲國際音樂節的宣傳彩旗,大有「全民迎金曲」的態勢。昨日上午,為期三天的2016金曲國際音樂節在台北開幕,音樂節融合了國際論壇、音樂廠商展示、媒合會議、售票演唱會等多個環節,為全球音樂產業人士和商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時為6月25日晚舉辦的金曲獎頒獎典禮預熱造勢。

著名音樂人姚謙、李宗盛現身,在以「藝人的自我經營之道」為主題的論壇上,分享音樂經營的經驗。李宗盛開宗明義:「我不在乎賺不賺錢,更在乎有沒有寫好的歌,以及歌曲對這個時代有多少意義。」他多次詢問台下是不是都是音樂產業的人,「如果台下都是傻叉,想要幹啥的……那是另外一種聊天辦法。」率性的李宗盛直戳音樂產業現狀,稱出產的「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垃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多。」

「選秀節目有什麼意義?」

李宗盛說:「音樂是一個被低估的行業,人人覺得他能玩,但能成功的門檻很高。真正的藝人,你不用去找他,你會看到他,他一定夠亮,他的歌一定跟人家不一樣,所以我通常不看選秀的節目。不要誤會,我沒有看不起這些節目,雖然我沒有當導師,但這些節目有什麼意義?不管是買版權還是什麼形式的節目,他們畢竟是媒體嘛,賺得缽滿盆滿。他們說什麼振興華語流行音樂,振興華語流行歌的責任是我們的,不是媒體的。」

李宗盛批評粉絲經濟現狀,稱有心智的、上了年紀的音樂人通常是被流行音樂工業拋棄的人,當下都追求「吵、年輕、衝動,你沒有粉絲,沒有獲利的模式,你就再見嘛。」

「金曲音樂節」是什麼?

開幕的論壇特邀美國獨立音樂分銷平台CDBaby執行長TracyMaddux、谷歌台灣行銷副總利啟正等探討網絡時代大數據給音樂產業帶來的可能性。國際論壇還將圍繞數位音樂行銷、演唱會視覺科技、直播商機、藝人經紀等多維度,探討時下最熱門的音樂產業問題。

金曲國際音樂節創辦於2014年,據主辦方介紹,與音樂有關的參展商從最初的60多家,增長到了今年的超過300家;金曲音樂節上的交易金額從第一屆的2.4億新台幣(約5000萬元人民幣),增長至去年的破4億(8180萬元人民幣)新高;商討合作的媒合會議,從去年的300多場,增長至今年的破400場。

主辦方相關領導指出,他們力求將金曲國際音樂節打造成台灣指標性的音樂、演出交易中心,並決心重振台灣的華語音樂中心地位。今年金曲獎最佳男歌手提名大熱Matzka,以及曾多次被提名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的魏如萱,都將在金曲售票演唱會中獻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417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