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有人向你借這幾樣東西,務必小心!

Asen| 2016-06-19| 檢舉

唐人街澳洲華人的官方媒體

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大都喜歡抱團,

朋友、老鄉間走得很近。

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在一個不那麼熟悉的環境里,擁有共同特質的群體往往更容易獲得彼此的信任。

然而凡事皆有兩面。

關係近了,的確可以「抱團取暖」,舒緩海外生活的壓力,

但一些僅限於熟人間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萬一處理不好,傷了感情不說,嚴重的甚至可能為自己招來牢獄之災。

1。借錢

買房子付頭款、做生意要周轉,或者趕上這樣那樣的意外;

誰都有手頭緊的時候,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也是如此。

而中國曆來講究人情味,向銀行借錢還得交利息,哪兒有找熟人方便;

不僅沒那麼多繁瑣的手續,有時候甚至連欠條都不用打,口頭答應一句就行。

於是乎,在一句句

「我打個欠條吧」、

「不用不用」,

「我仨月一定還」、

「不急不急,有錢再說」的客氣聲中,

少則幾千,多錢數萬的鈔票就這樣借了出去。

然後呢?

到了約定還錢的日子,

好不容易打通了對方的電話,卻得不到還款,之後的橋段大家應該能想到。

屢次催款而不得,親友間撕破臉,只能法庭見。

這裡暫且不提因為借錢時沒有保留證據而帶來的種種取證難題,

假設最後你勝訴了,但對方就是沒錢(也可能是有意轉移了財產),

於是法庭約定,每月還100澳元。

什麼?

當時我借他2萬,豈不得還上十幾年?

不行,我找討債公司去。

行啊,代理傭金30%……

事實上,急人所難、互相扶持的確無可厚非,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心懷坦蕩光明磊落;萬一遇上「損友」,

吃虧的只能是你自己。因此,不是說絕對不可以借錢,而是要講究一定的方法。

一是要搞清對方借錢的目的。

如果是消費,最好哭窮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轉,

確定對方有能力、有信用償還,再做考慮。如果對方閃爍言辭,或者隱瞞用途,一定不要借。

二是可以推薦對方選擇更好的借貸渠道

最好找一些有操作經驗的當地朋友,

讓「本地人」出面傳授經驗,絕對比你自己解釋要有用得多。

三是避免傷害感情,直接資助。

在親友之間,如果一方真的需要幫助,而自己又有一定的能力,

不妨直接向對方贈送一部分,

比如對方要求金額的十分之一,說清這是無償贈送,不需償還。

2。借車

2014年,一位在澳華人的朋友到澳洲旅遊,希望這位先生把車借他用幾天。

由於是多年的朋友,本以為就是一句話的事,

沒想到他卻以汽車故障為由拒絕了。

當時,這位朋友很是氣憤。隨後,他找另一個朋友借到車,按原計划上路了。

結果,沒過幾天從警方傳來消息, 這位旅遊的朋友因酒駕惹出交通意外, 將兩人撞成重傷。警方調查後認為, 車主要承擔連帶責任,不僅被罰巨款,甚至還被追究了刑事責任。

碰到熟人借車這種情況,最好直接婉拒,並協助朋友辦理租車手續。

澳洲的租車業務非常發達,連鎖店遍布大中城鎮,非常方便,

而且汽車都經過嚴格保養,車況良好,駕駛起來更加順手。

如果不得不借,那麼必須確認兩件事:

一是確認借車的人具有駕駛資格,

二是確認自己車的車況良好。

最重要的一點,

一定要簽署租車協議,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借車雙方的相關利益和責任,避免麻煩。

3。借銀行賬戶

張女士最近有點鬱悶。旅居澳洲的她,最近遭到了警方調查,懷疑她涉嫌洗錢。

「我連洗錢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就涉嫌洗錢了?」 鬱悶的張女士向警方求證, 結果發現,原來是她在澳洲銀行開設的一個賬戶近期有大筆現金流入, 卻未向有關部門申報,因而被警方「盯上了」。

原來是前些日子,

中國的一位朋友要給同樣在澳洲生活的女兒匯款,

但女兒的賬戶出現問題不能使用,而這筆錢恰恰是急用。

所以這位朋友希望借張女士的銀行賬戶一用,把錢先打過來然後再想辦法。

當時,張女士認為這不過是幫朋友轉個款,舉手之勞而已,

就痛快答應了,並沒有往心裡去,誰知卻惹出了這樣一個麻煩。

無論國內國外,與個人身份有關的信息萬不可隨意告知他人; 即使對方沒有惡意,也可能會引發意料之外的麻煩。 張女士的情況雖屬陰錯陽差,並無大礙, 但此前不乏海外華人因為借用身份證件給他人使用, 導致信息被盜,最後被不法分子用來開設非法賬戶的先例。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即使最後真相大白,也難以避免時間和精力的巨大損失。

前段時間,19 歲中國少年在澳洲涉嫌洗黑錢被抓,

他所做的也就是替人存錢,

卻因為缺乏法律知識而釀成彌天大禍。

所以這樣的事情在澳洲,萬萬不能做。

新聞采編自《澳洲微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357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