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候全國總共有22次大會戰,這其中有6次在湖南!湖南境內殲滅日寇人數占全國殲敵總數的1/2!抗戰八年,3000萬湖南人中有將近210萬人參軍,人均參軍數在當時居全國第一!湖南人不怕死,抗戰時期共有38名國共兩黨將軍為國捐軀!湖南人振臂高呼: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抗日戰場上的湖南人儼然成為日本人的噩夢!
抗日戰爭中日雙方打到湖南就相持不下了。抗戰相持階段,湖南當時是抗戰的前沿陣地,是戰鬥最多的主戰場之一。在此期間,侵華日軍總兵力的35%都用來夾擊湖南,國民黨正面戰場有將近的四分之一的兵力都集中在湖南。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等大規模的絞殺戰。
媒體曾經有一個節目討論這個問題說,不管中國其他省份是否會淪亡,湖南一定不會淪亡,因為湖南人絕不會投降!中日投入20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會戰超過20次,中國鮮有勝績,但是湖南境內就有6次大會戰,中國四勝一平一負。經歷戰事之多,戰績之盛,為全國各省區所僅見。囂張氣焰的日寇在湖南的萬千血性軍民面前,撞得頭破血流,敲響了日寇走向失敗的喪鐘!
湖湘文化中有著強烈的地域特色。楚國雖然是一個包含今天湖南在內的更大的地域,但是從春秋戰國開始,湖南是楚文化重要的發源地,其民風彪悍,崇文尚武。早期的流寓諸賢促進了湖湘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其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屈原原本是湖北秭歸人,被流放到湖南後,他在汨羅江投河自殺。
他是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在《離騷》、《九章》、《九歌》等詩中抒發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此後湖湘文化,以至於成為了湖湘文化中胸懷天下的先天基因。《史記·項羽本紀》有記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越是在強敵面前,湖湘文化中以命相搏、奮起抗爭的意識越是得到極大喚醒。
唐宋以後,不斷有文人騷客流放湖南,宋朝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賦予了湖湘文化中「天下」情懷,湖湘文化逐漸興盛。宋朝以後,理學起於湖湘,傳於道統,勝於朝堂。明清以降,至近百年來,湖南人才爆發,湖湘文化和湖南人逐漸成為了中國歷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相對於其它地域和區域,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