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老大罕見表態:跟著中國賺全世界的錢
媒體6月16日報道 外媒稱,在14日結束對中國為期三天的訪問時,德國總理默克爾稱讚了兩國圍繞網絡安全問題達成的協議。
據德國媒體6月14日報道,中德兩國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會為「本國企業或商業部門」開展商業間諜活動,也不會「蓄意支持」此類活動,雙方將確立控制機制,以監控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
德方說,該協議是「重要的政治信號」。中國此前態度有點猶豫不決。這項書面協議超越了中國與美國和英國達成的現有協議,默克爾曾多次堅持,網絡安全和防範黑客的措施是所謂「工業4.0」合作的關鍵。
德國總理默克爾
據德國媒體6月14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當日在瀋陽說:「我認為,此次訪華一方面有助於加強德中合作,另一方面也不迴避利益分歧。」德方將一項網絡協議視為此次訪問所取得的成就,雙方在協議中承諾不會進行或蓄意支持針對企業或商業領域的經濟間諜活動。
為此雙方將建立一個監督機制,對此類事件進行澄清和追究。報道稱,中方此前曾堅持立場不為所動達幾個月時間,因此德方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德方認為,「開端已經實現」。
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演說
據德國媒體6月14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結束了旨在進一步深化與北京關係的中國之行。「我們的大中企業能夠在華開展業務,也會讓我們從中獲益,」默克爾說,「這也確保了我們的就業崗位。」
然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因為中國人也希望繼續前進,並生產製造自己的產品」。默克爾說:「我們能夠進行範圍很廣的合作。」中德雙邊合作涉及經濟、外交、財政、衛生、農業、科研和社會福利等領域。
這對二十國集團(G20)的進程也很重要。今年9月,中國將舉辦G20峰會,德國明年將是該峰會的東道國。
默克爾強調,通過政府磋商確立德中交流的規則也很重要。這不僅有助於持續改善合作,而且也能在此基礎上討論敏感問題。據德國媒體6月14日報道,默克爾總理在北京的高科技論壇上歡欣鼓舞。
在德中政府磋商間隙,她讚揚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例如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已迎頭趕上,製造成本或許比德國的更低。她說:「如果我們團結一致,積極參與非洲或亞洲的第三方市場,這將帶來更大利潤,並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6月14日,默克爾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與工人交流
這背後是反映急劇變化的德中合作的新基本理念:政府和企業未來應共同活躍在第三方市場。兩國政府的聯合聲明顯示了這一想法有多麼宏大。
聲明中提到了基礎設施、能源、交通、環保、農業和醫療等領域。報道稱,儘管有很多企業一直在中國做生意,但中國夥伴也日益成為第三方市場的競爭對手。
德國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抱怨自己在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方面幾乎沒有機會,因為中國企業能藉助政府的慷慨支持提供完善的一攬子融資方案。
6月14日,默克爾在瀋陽故宮博物院與民間藝人交流
這樣一來,它們就能在新興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得分,默克爾訪華期間。中德宣布將支持中車集團和德國西門子集團在高鐵領域開展合作,接下來還會有能源等領域的協議。
這些合作的背景是德中團隊能更有力地打敗競爭對手,而且該戰略還帶來了獲得中國資金支持的可能性。
報道稱,因為中國已經打算藉助「一帶一路」戰略擴大與歐洲和非洲等地的貿易聯繫,橫跨歐亞大陸形成新的交通線路和繁榮中心。
中國的絲路基金將為此提供融資。此外,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也整裝待發。和美國不同,德國加入了該銀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海爾曼看到了經典的雙贏局面:中國需要德國發展援助的威信,而德國則能很好地利用中國慷慨的融資工具。www.miercn.com 愛國交流理性平台
不過,德國科學和政治基金會的專家瓦克爾認為,關鍵問題是項目招標將如何進行,以及為此應遵守什麼樣的標準。媒體6月15日報道 外媒稱,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要求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上,北京態度依舊強硬。
默克爾讚揚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
據德國媒體6月13日報道,前來參加第四次中德政府磋商的默克爾在訪問中國期間被授予一項殊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她,隨後又為她舉行歡迎晚宴。默克爾總理由此從禮儀上享受到中國國家元首會見和宴請的特殊待遇,這一點可以證明國關係的重要性。
報道稱,中方對默克爾此次為期3天的訪問寄予厚望,最急迫的問題是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李克強總理反覆敦促默克爾總理在歐洲幫中國說話。
默克爾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與唱歌的小演員交流
以便讓中國儘快取得市場經濟地位,他表示期待德方在履行歐盟的義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總理還說,中國不希望貿易戰。
但是中國堅持要求歐盟履行其條約義務,默克爾向中方保證,她會做相關調解工作。在13日的磋商中,中國總理在有可能達成妥協的問題上沒有絲毫讓步。
報道稱,相比之下,中國在關於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緊張關係的辯論上改弦更張,中國向德國承諾和平解決與其他國家的島嶼爭端,並且遵守國際法。兩國政府在一項關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聲明中表示。
雙方將維護「其中規定的航行與飛越自由」。鑒於美國和中國近來在圍繞東中國海以及南中國海的爭端中衝突不斷升級,因此提及飛越自由也具有重要意義。在默克爾這次訪華期間,兩國一共簽署了24項協定,涉及金額達到27億歐元。另外,德國與中國就防災保護以及在阿富汗開採礦藏等方面開展合作達成一致。
雙方還計劃建立一個用於保護全球資源和消除貧困的可持續發展中心,另據埃菲社6月13日報道,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中國期間。中德兩國13日簽署了包括技術、基礎設施、運輸等領域在內的24項合作協議,緩解緊張的貿易關係。
6月14日,默克爾在瀋陽故宮博物院與演員合影
報道稱,默克爾此行的目的是提高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共同主持的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中。兩國回顧了一些曾經非常良好、但目前較為緊張的領域的關係。
在兩個多小時的磋商結束後,兩國在10多個領域簽署了24份合作文件,兩國科技部門還就共同發展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達成一致。此外,中德兩國還就教育、農業、醫藥和支持阿富汗重建等問題達成合作意向。
6月14日,默克爾在瀋陽故宮博物院與演員合影
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強調將共同推進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敦促有關各方遵守停火協議、確保人道救援渠道暢通和推動敘人主導、敘人所有的政治過渡進程談判」。
報道稱,中德分別是二十國集團(G20)峰會2016年和2017年的主辦國,雙方強調願加強在G20框架下的溝通合作,共同推動兩場峰會取得成功,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335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