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張國燾在加拿大多倫多一家養老院被活活凍死。」這是目前海內外最為流行的坊間故事,起源於張家友人蔡孟堅在台灣《傳記文學》1980年發表的一段回憶錄。 背叛中共的原因 抗戰伊始,一聲政治驚雷在風雲變幻的時空中炸響,且毫無徵兆——這就是中共重要領導人張國燾脫離共產黨,投向國民黨的政治事件。
張國燾為什麼要背叛中共呢?時任陝甘寧邊區秘書長的伍修權在其回憶錄中有所涉及:「由於統戰工作開展,林(伯渠)同志受中央委託去西安代表我黨中央進行統戰工作,邊區政府主席職務就由張國燾代理。我被任命為邊區政府的秘書長……其中也確有這麼個含意,看張國燾是否搞鬼」,「他對我也一樣,彼此互相戒備,心照不宣。張國燾對工作很不起勁,不大管事兒。」(《中共黨史資料》第2輯第192頁) 避亂到天涯海角,最終下場悲慘 但他這一走,導致他的眾多紅軍部下受到極大的牽累,或被革職,或長期受到審查,株連甚廣,確實非英雄所為。
1949年以後張國燾為避災禍,從國內舉家逃難到了香港,從此息影香江,住了整整16年,沒想到在1966年世事又發生了滄桑巨變。當時,文革浪潮已波及到香港,追殺張國燾的紅衛兵大字報已貼滿了中環、旺角一帶的市中區街道,香港也成為了危險之地。 張國燾得知京城裡的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陳昌浩、李先念、徐向前、陶鑄等一大批紅軍舊部與朋黨已慘死囹圄,或淪為階下囚的遭遇,再次感到了滅頂之災即將臨頭,死亡的恐怖之感陡然而起,香港也已非安全之地,呆不下去了,於是連夜決然出走,舉家飛往加拿大。 1979年11月26日,是張國燾的82歲生日。三個兒子將他從老人病院接到大兒子張海威的家中,天倫之樂使張國燾的心情好轉起來,不願再回到嚴寒難忍的老人病院。但不回老人病院又能去哪裡?
三個兒子都是勉強度日,再養活張國燾就更拮据,張國燾只能再回到他不願去住的老人病院,當張國燾離開家時,楊子烈為他準備了幾床毛毯,以抵擋嚴寒的侵襲。 1979年冬天的加拿大異常寒冷,大雪連綿不斷。12月2日夜,病床上的張國燾翻身時把被子與毛毯弄到了地上,數次按鈴叫護士卻無反應。3日凌晨5時,張國燾已處於彌留之際。當親人趕到老人病院時,張國燾已去世多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2991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