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總理默克爾把半個內閣帶到中國來了!她以實際行動狠抽美日耳光!表明德國已選邊站,跟定中國了!
默克爾總理第九次訪華,所帶領的代表團一次比一次龐大!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越來越多,涉及金額越來越大,美國日本臉色越來越難看!
「帶著半個內閣及約20名經濟界代表」,德國總理默克爾12日啟程前往中國,參加第四輪中徳政府磋商。這已是默克爾的第九次中國之行。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中國
德國聯邦政府總理官網11日刊登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接受在德中國留學生的專訪。默克爾在採訪中表示,中國正在推進的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勇氣」,德國願意參與其中。
按照德國總理網站的公告,在12日抵達中國後,默克爾將在中國科學院接受南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並發表講話。晚上,她將應中國總理李克強之邀在頤和園進行小範圍晚餐。德新社說,作為德國隊的「首席球迷」,默克爾本應出席在法國舉辦的歐洲杯德國隊首場對陣烏克蘭的比賽,為了訪問中國,她只能祝願德國隊「交好運」。

13日,中德兩國總理將共同主持第四屆中德政府磋商。「德國之聲」稱,雙方將就商貿、外交、安全政策等德中關係的命脈板塊展開磋商。德國總理網站的公告說,兩國政府和企業將簽訂數十項協議,並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下午,兩國總理還將出席德中經濟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和德中經濟合作論壇。默克爾晚上將獲邀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共進晚餐。

根據安排,默克爾14日上午將前往東北,參觀瀋陽故宮和工業博物館。下午,她將訪問瀋陽的寶馬工廠。
「德中政府磋商非常重要」,在11日公布的視頻中,默克爾這樣說明她的第九次中國之行。她說,在德中政府磋商的基礎上,兩國已成功地進行了更廣泛的合作。年度性的政府磋商有助於持續性地合作。她稱瀋陽的結構性改革「很重要,也很勇敢」,稱德國北威州曾經歷類似的改革和結構調整,表示希望能給瀋陽提供諮詢和幫助。
默克爾在中國發表演講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10日報道稱,默克爾對北京的訪問發生在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之後。曾有消息說,為避免更大範圍的「貿易戰」,歐盟委員會已和中國就此事接近達成協議。作為歐盟的「老大哥」,默克爾本次訪問的內容之一將涉及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顯然多多少少會和「市場經濟地位」相關。
中德經濟合作日趨加深
德國媒體評論說,德國人仍然是中國人眼中的「好人」,不像日本人和美國人。即使在歐洲範圍內,德國仍然被認為是最可靠的合作夥伴。「競爭之中謀共識」,德國媒體稱,對於德國而言,中國既是經濟合作夥伴,同時又是競爭對手。德國從對華貿易中獲利豐厚,因此,繼續保持良好的對華關係符合德國的利益。
中國企業正大規模收購德國企業
美國、日本拉攏已開發國家策劃陰謀圍堵中國!
中德關係在此次七國集團(G7)首腦峰會上得到展現,在日本推動下,G7再次對南海問題進行表態。宣言在海洋安全部分,強調尊重「航行和航空自由」,支持通過包括司法程序或仲裁在內的「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並聲稱對東海和南海局勢表示關切,重申G7外長今年4月達成的《廣島宣言》。

關注南海的是G7還是日本?
其實,G7關注南海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15年4月,由於日本的積極運作,在德國呂貝克舉行的G7外長會議首次就海洋安全問題發表聲明,這「第一次」就涉及了東海和南海局勢。在當年6月份的G7峰會上,日本也極力塞入南海議題。
今年4月份召開的G7外長會議,則通過《廣島宣言》再次不點名地對東海和南海局勢表示關切。此舉顯然是針對中國。從去年到今年,在日本的攛掇下,G7關注南海問題已經具備了常態化的特徵。因此,今年的峰會再度插足南海問題並不令人意外。

G7對南海如此上心,關鍵在於日本的積極推動。在南海問題上,日本是除美國外介入姿態最為積極的域外國家,包括對部分聲索國提供軍事援助、進行外交和政治支持等。作為非爭端國,日本關注南海問題主要有三點考慮。
一是東海問題和南海問題的聯動性。與南海的情況類似,日本與中國在東海也存在主權爭端和海洋劃界,南海問題的解決方式及結果對東海具有直接的重大影響。日本還特別希望藉助南海問題牽制中國,以便在東海問題上面對中國時更加有利。表面上支持菲律賓、越南等國,日本真正考慮的只是本國的利益。
二是南海海上通道的重要性。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航道之一,南海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主要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海洋大國和以貿易立國的日本而言,南海堪稱其海上生命線。
G7峰會現場
三是東南亞是日本重點經營的區域。日本對東南亞的布局從冷戰時期就已開始,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在該區域具備了強大的影響力。當前,日本正在積極謀求國家正常化,此舉能否獲得東南亞國家的支持非常重要。南海問題作為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安全議題,自然是日本無法迴避的議題,同時也成為日本發揮作用的抓手。
如此一來,不難理解為何南海問題上總少不了日本的影子。
G7插足南海無理無據
國際熱點問題之間具有高度聯動性。日本此次藉助G7峰會炒作南海問題,不僅是利用G7的平台,也與當前南海形勢的大背景有關。隨著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針對中國的所謂「仲裁」即將迎來裁決結果,以美國為首的域外勢力正在發起新一輪的對中國的圍攻之勢。G7與其說是就南海問題造勢,不如說是借勢。
德國軍隊演習
但是,G7成員均非南海爭端國,炒作南海問題只會暴露其自身短板。
首先,G7代表性不足。G7成員國包括日本以及歐洲和北美的七個主要工業化國家,根本無法代表國際社會。特別是,俄羅斯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非G7成員。但中俄不僅都是重要的世界大國,還都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成員。因此,G7不僅無法代表國際社會,連國際社會中的主要大國都無法代表。
其次,G7的議題跑偏。和G20一樣,作為討論世界經濟的論壇,G7本應該聚焦和關注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等議題,而不是炒作領土爭端問題,挑起地區矛盾。此次日本藉助G7峰會炒作南海問題,渲染緊張局勢,不利於南海局勢的穩定,也不符合G7作為已開發國家經濟治理平台的身份。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複雜,G7反倒將焦點集中到南海問題上,顯然選錯了方向。
再次,G7介入的合理性不夠。南海問題是中國和其他南海周邊國家圍繞島礁歸屬和海洋劃界而產生的海洋糾紛,本應該由聲索國之間協商解決。G7成員國除了日本外,均非亞洲國家,重要的是,這些國家均非爭端當事國,與南海問題沒有任何關係。但是G7如此熱衷於炒作南海問題,只會讓國際社會質疑其動機和企圖。
歐洲諸國幫日本站台只是走過場
一段時間以來,日本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和平台炒作南海問題。作為域外國家,日本在南海問題上指手畫腳,利用G7峰會的主場優勢,企圖拉攏歐洲國家攪亂南海局勢。但是,日本的企圖恐難如其所願。
就法德等歐洲國家而言,他們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立場主要是基於本國的利益考慮,而非無條件地為日本站台。
首先,相對於遠在亞洲的南海問題,歐洲國家更關注歐洲本土以及距離更近的中東地區的安全局勢。恐怖主義浪潮已經威脅到這些歐洲國家的本土安全,導致其自顧不暇,這些國家今後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集中於國內安全事務。同時,中東是歐洲傳統上重點關注的安全區域,後者的安全局勢和歐洲密切相關,更讓其頭疼。歐洲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沒有直接利益關係,因而難以在該問題上真正發力。
其次,他們也要顧及與中國的關係。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大部分歐洲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整體陷入低迷,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這些國家而言尤為重要。因此,他們在南海問題上冒著得罪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風險,轉而去支持並非南海當事國的日本,這一邏輯顯然難以讓人信服。
G7峰會現場
當然,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畢竟屬於統一戰線,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仍需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這是夥伴關係的基本要求,也是美國方面的壓力和推動。而且,今年G7系列會議在日本召開,也需要顧及東道主的面子。另外,所謂「仲裁案」作為當下南海問題的熱點,涉及到國際法,而歐洲國家向來以法治精神的倡導者自居。
不過不難發現,G7的聲明雖提及南海問題,但並未直接點名中國。另外,安倍一再推動的「法治三原則」也沒有被提及。這說明,G7在南海議題上並非鐵板一塊,部分國家並不完全認同日本的主張,不願意過度刺激中國。對歐洲國家來說,這種選擇更多是應付場面走過場,而非實質性介入。
近年來,隨著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全球經濟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轉變,G7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主導地位大不如前。無視自身影響力日趨下滑的現實,反而在南海問題上刷存在感,此舉不僅難以對南海問題產生實質性影響,反倒只會進一步削弱G7的影響力。
而日本借力G7在南海問題上施壓中國的企圖也終將徒勞。此舉不僅傷害G7自身的發展,也不可能迫使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後退,反而會引起中國反彈。除了讓中國更加堅定扞衛南海權益的決心,日本什麼也得不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287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