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從敘利亞逃難,不去歐洲淘金,卻選擇同是伊斯蘭國的黎巴嫩;不乞求別人施捨,他們當童工靠勞力養活自己。他們活得非常有尊嚴!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並持續至今。多年的衝突給敘利亞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努力尋找更好的生活。
今天我們要講幾個難民的故事...
跟那種想用各種方式擠進西歐打工的難民不一樣....
這幾個男孩,從敘利亞逃到了黎巴嫩... 他們跟隨家人逃離戰亂尋求安寧,卻仍然要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壓。
14歲的Nasrallah和8歲的Mohammad是一對兄弟,三年前,家人傾家蕩產逃到黎巴嫩,但官方拒絕承認他們的難民身份。
搞笑的是,真正的難民其實離敘利亞並不遠,而那些偷渡客卻打著敘利亞難民的旗號在歐洲混吃混喝,打家劫舍。順便說一句,美國最應該接收難民吧?
迫於生計,兄弟倆只能半夜3點起床來到水泥廠搬磚,換取一點微薄的收入。
另一邊是14歲的Ahmad,因為父親仍留在敘利亞,他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人。現在他在一家石雕工廠工作,每天工作11小時以上。
一次不小心被石頭砸傷了肩膀,他還頗為自豪地炫耀自己的傷痕,他覺得這是他成為真正男人的勳章
13歲的Bader目前也是家中唯一的男性,爸爸仍被困在敘利亞一個被圍攻的小村子裡。他與媽媽妹妹住在一起,靠修理汽車維持生計。
但不久前因為生了兩天病沒去上班,他已經被辭退了,至今前途未卜。
12歲的Abdullah有兩個同學也逃到了黎巴嫩,他們已經去上學了。
Abdullah在當地一家餐館每天做12小時的工,一天的工資6美元 。
「我也想去學校,不過我現在需要賺錢養家。」
像他們這樣的兒童還有很多很多……
Saddam ,13歲,被迫成為一名修車工
Maher,12歲,在一天的勞作後接過自己少得可憐的薪水
Mohammad(與上同名),11歲,在建築工地工作,一周七天無休。他說長大以後想當一名建築師。
他們居住的地方是狹小骯髒的水泥房,沒有任何家具,通常要十來個人擠在一間房裡睡覺。
他們用自己纖細的手臂掙扎著搬起沉重的石塊。因為一旦丟下,家人就可能吃不上飯。
他們也想上學,也想跟朋友玩耍,但這一切,在目前只能是遙遠的奢望。
他們是敘利亞難民兒童,戰火不僅奪去了他們的家園,更奪去了他們本該快樂的童年。
ref: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629020/The-child-refugees-forced-rise-3am-carry-breaking-work-leaving-Syria-Boys-young-eight-man-family-fleeing-war.html
-----------------------
演員何凱:他們比那些賴在別人國家抗議食品不清真的貨不知道強出多少倍
蜜豆年糕:婦女兒童永遠都是戰爭的犧牲品。
轉瞬之夏_Summer:對啊tmd青壯年以及不知道什麼身份的人都成功逃出國去了歐洲澳洲 惹事生非 留下這些老弱婦孺在這裡受罪(接受難民的時候就不能審查核實的嚴謹點?
sven_shi:其實這根本就是半個故事。完整的應該是:一個難民家庭,母親因為宗教教義影響不能出門工作,只能讓未成年的男孩出門打工掙錢。而很多在德國的成年男性難民,卻因為對免費食宿不滿,不斷的德國展開絕食活動。
RIO漂流瓶:為自己在中國感到幸福
貓間推文斯基:哎,一對比我生活在和平的天朝真是好幸福
mays塞巴斯Bucky:戰爭毀了一切
約約小臭寶:搞笑的是,真正的難民其實離敘利亞並不遠,而那些偷渡客卻打著敘利亞難民的旗號在歐洲混吃混喝,打家劫舍。順便說一句,美國最應該接收難民吧?
松野曜曜:明明砸壞了肩膀卻對他來說卻是勳章……我更希望你這個年紀的孩子多撒撒嬌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