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標誌著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
近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發現了新的大油區,預計總資源量超過10億噸,明年即可進行試驗開發。這對於低迷的國際油價又將造成巨大的衝擊。
近年來中國資源勘探取得巨大進步,3年連續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但10億噸級的超級油田實屬罕見,這相當於大慶油田累計總產量的一半左右。
據克拉瑪依日報報道稱,近日,由新疆油田公司上報的瑪湖斜坡百口泉組油氣勘探重大發現,被列入「中國石油2014年度油氣勘探十項重要發現和突破」,這一重大發現同時獲得中國石油股份公司2014年重大油氣發現一等獎。這也是繼2012年《瑪湖凹陷北斜坡區百口泉組岩性勘探》獲得股份公司重大發現一等獎之後,瑪湖斜坡油氣勘探再次取得的重大突破。
據悉,瑪湖凹陷斜坡區油氣勘探始於1993年,當年,新疆石油局在瑪2井獲工業油氣流,發現了瑪北油田。二十年來,新疆石油管理局和油田公司始終將這個區域視為重要勘探領域。2007年,通過新一輪的整體研究,油田公司確立了瑪湖凹陷西環帶為石油預探重大戰略領域,優選了夏子街——瑪湖中央構造帶岩性地層目標為突破口,通過開展地質工程一體化研究,2012年3月,瑪131井在瑪北斜坡三疊系百口泉組獲得重大突破。2013年,瑪北斜坡區控制三疊系百口泉組石油地質儲量近億噸。今年4月,瑪19井炸響了勘探第一聲春雷,在三疊系百口泉組試油獲得工業油流,進一步證實環瑪湖凹陷斜坡區百口泉組具有大面積成藏的潛力。
對於國際油價的波動,普通民眾並不在乎,因為當這股力量波及到個人身上的時候,能量幾乎已經殆盡!但這股力量對整個國家而言,確實威力十足。對於中國而言,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還將大幅上升,真正能夠迴避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影響的是對石油進行替代。展望未來,壓低油價的真正因素不是頁岩油,而是新能源(如太陽能)、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的技術突破,而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發展瓶頸在於儲能技術,中國重視儲能技術發展,以便在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等新產業領域取得長足進展,進行石油替代。眼前的發現的大油田,我只想說:中國地大物博,這份驚喜只當是我國餘外的戰略儲備!
10億噸級油田是什麼概念?熟悉這一領域的人不難想起,2007年,中石油通過新華社對外宣布,在渤海灣發現了規模儲量達10億噸的南堡油田,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視察。時任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到2012年年產量可達2000萬噸,相當於又一個大慶。 但喧鬧並沒有持續太久。今年1月初媒體的公開報道顯示,2013年,冀東油田的開採總量僅為170萬噸。而據《法制晚報》記者現場探訪,今天的南堡油田,是上鎖的大門、銹跡斑斑的機器,還有滿地的雜草。
人們往往忽視了,油田的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實早在2007年8月,國土資源部就認定,南堡油田的技術可采儲量僅9490.68萬噸,經濟可采儲量8658.63萬噸。《法制晚報》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3年全國各油氣田油氣礦產探明儲量表中查到以下數字:2013年,南堡油田批准的原油儲量為4.5139億噸,可采儲量僅為0.857億噸。當然,數字的縮水與海上油田的開採難度有著密切的關係。2007年5月,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文瑞接受《燕趙都市報》採訪時介紹,南堡油田一期開發將以海上為主,如果採取豎井開採,將需要打2400多眼井,而使用水平井則只需要打井800眼。目前,年產100萬噸的陸上油井的開發成本為32億元—35億元。
而根據在南堡油田進行的先導性實驗,在南堡油田進行的海上100萬噸油井的開發成本為23億元—25億元。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近年來找礦工作成績顯著。今年9月12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召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第一階段成果新聞發布會。成果顯示,過去3年,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重大進展,新增石油探明儲量39.47億噸、天然氣2.3萬億立方米,在鄂爾多斯(600295,)、塔里木和渤海灣盆地連續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在鄂爾多斯、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發現6個千億立方米氣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