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俄羅斯國防部新聞局發布公告,中俄首次聯合計算機模擬飛彈防禦演習在莫斯科順利結束。有關分析稱,儘管此次只是計算機模擬演習,但其戰略意義不容低估。目的就是要共同演練防空和反導戰役部署聯合行動,應對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對兩國領土的突發性和挑釁性打擊。因為聯合演習意味著互通情報、互為犄角、聯合指揮、協同作戰,所以,青衫老祖認為,無論如何,這已經是只在軍事盟友之間才可能採取的行動。
中俄結伴而不結盟,這是雙方都公開宣示的外交政策。但是,為什麼在許多領域中俄關係實際已經達到盟友的層級呢?包括,能源戰略同盟,不管油價如何波動,中俄能源戰略合作都穩如磐石;反恐聯盟,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協同打擊宗教極端勢力、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和分裂勢力等三大「害蟲」;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同盟,相互支持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活動,在捍衛二戰勝利成果方面並肩作戰。等等。尤其是聯合反導,已經把「盟友」關係提升到戰略高度。
上述種種情況說明,僅僅用「結伴」二字並不能很好的描繪中俄關係現狀。但是,雙方的確又不存在類似美日、北約等那樣的軍事同盟關係。沒有盟約,也沒有盟主,彼此均視對方為平等互信的全方位戰略協作夥伴。因此,我們也不能用「同盟」來定義中俄關係。這就產生了第三條思路,也就是中俄關係應當是「高於結伴,近乎同盟」的一種新型大國關係。這個關係我們不妨用「結伴+」來定義。
所謂結伴+,就是總體上中俄關係是結伴關係,但是,在部分領域和環節,存在一些「同盟」性質的緊密合作。這樣的合作基於共同的安全和戰略利益和彼此之間的高度信任,不是同盟而勝似同盟,是典型的休戚與共、同舟共濟。
中俄關係向結伴+演進,是全球地緣政治現實的客觀反應,尤其是應對美帝霸權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全球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良好變化,且變化不可逆轉。但是,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威脅似乎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究其原因,不是新興經濟體的信心爆棚,而是由於傳統力量的焦慮不安與不自信。與一個信心滿滿、志滿意得的美國相比,一個充滿焦慮、心浮氣躁的美國更令人擔憂。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和霸權紅利,不能排除由於喪心病狂而鋌而走險的可能。看看美國防長卡特先生的冷戰狂言就可以知道,現在的鷹派美國人已經歇斯底里到了何種程度。有效管控美帝爆發「狂犬病」的風險,堅決遏制美帝通過戰爭維護霸權的圖謀,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確保人類福祉的客觀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關係只是停留在「夥伴」的狀態無疑是遠遠不夠的。不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以一己之力去應對美帝的軍事同盟都是比較吃力的。即便最終獲勝,也會遍體鱗傷、元氣大失。在一些關鍵領域發展「盟友」關係,比如在防空反導、海上防務、反恐防恐等領域,形成「背靠背」的協同作戰,將取得一加一大於四的效果,對於遏制美帝的戰爭野心,無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俄關係向結伴+邁進,必將成為維護全球戰略平衡、遏制美霸的鋼鐵盾牌。全球正義力量將不戰而勝!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