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一則不算新的「新聞」搞得國內網絡沸沸揚揚。這則消息聲稱,中國空軍和泰國空軍於去年進行了代號「鷹擊2015」的聯合演練,在此次演練中中國空軍的殲-11在中距空戰對抗項目中被泰國空軍的JAS-39打出了4比0的「慘敗」成績;而另一方面,官方出版的《中國空軍》雜誌在對此次演練的報道中,還透露了JAS-39在格鬥對抗中完全敗於殲-11的信息。由於無論是官方媒體還是網絡媒體對於此次演練的報道都含混不清,而境外媒體的相關報道則普遍有不客觀的評論,一時間搞得國內網絡上眾說紛紜,網友們在各抒己見的同時卻也都一頭霧水。那麼,這次結果並不「正常」的演練,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玄機」呢? 在對這個不正常的模擬戰結果進行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此次演練的背景。「鷹擊-2015」中泰空軍聯合演練於2015年11月的12日到30日期間進行於泰國呵叻空軍基地進行,演練的計劃工作於2014年開始進行,屬於泰國皇家空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合作項目的一部分。按照兩國空軍間達成的協議,雙方還將互派飛行員對殲-10戰鬥機和JAS-39戰鬥機進行交換體驗駕駛。按照外媒披露的信息,在參演陣容上,中國空軍派出的戰機為來自中國空軍第2師6團的兩架蘇-27SK、兩架殲-11A和兩架蘇-27UBK,另有兩架中國空軍第13師的伊爾-76MD運輸機負責提供後勤支持。而泰國空軍則派出了5架JAS-39C/D「鷹獅」戰鬥機參演。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泰國空軍裝備有薩博340「艾利眼」預警機,但此次演練中泰國空軍並未出動該型預警機對JAS-39戰機進行空情支持。由於殲-11A事實上與蘇-27SK並不存在差異,下面我們不妨通過對殲-11A和JAS-39C兩款戰機進行對比分析來討論一下這次演練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
圖註:「鷹擊-2015」中泰空軍聯合演練期間,兩國空軍相關人員合影
從裝備技術水準上看,此次演練中的對抗科目其實並不公平。殲-11A所採用的雷達為蘇-27SK上的N001型機械掃描雷達,該雷達採用倒卡塞格倫體制,在性能上早已完全落伍。有消息聲稱,中國空軍引進的蘇-27SK在服役後曾經與殲-7共同執行攔截EA-6B電子干擾機的任務,結果在攔截時在殲-7所採用的雷達測距儀都已經探測到目標的情況下蘇-27SK仍然未能發現目標,這已經證明了N001型雷達的性能完全不能滿足實戰要求。相比之下,JAS-39C/D使用的PS-05/A機載火控雷達在性能上接近F-16C戰鬥機上的AN/APG-68雷達,屬於具有上世紀90年代末世界先進水平的型號。而就電子設備水平而言,殲-11A數據總線為6096型,該型數據總線技術水平相當於美國空軍上一代戰機所採用的ARINC429,比JAS-39所採用的1553B有著明顯的代差。這就意味著殲-11A的航電技術水準僅僅停留在F-4E一類第二代戰鬥機改進型號的水平,較之JAS-39C有著一代以上的差距。 而在機載武器方面而言,殲-11A同樣不占便宜。殲-11A由於直接沿用了蘇-27SK的武器系統,其所能使用的中距空空飛彈僅有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E,該型飛彈需要由載機全程照射目標以提供目標雷達信號,且操作極為繁瑣,這使得殲-11A在發射該彈後的機動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JAS-39C則採用了AIM-120C5/C7主動雷達中距空空飛彈,該彈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這使得JAS-39C在發射飛彈後可以從容面對來自殲-11A的攻擊。而如果再考慮到殲-11A的體積明顯大於JAS-39C,其雷達反射面積明顯不在同一水平,加之兩者所採用的雷達在技術上的差距,很顯然JAS-39C可以在更遠距離上發現並鎖定殲-11A,這就使得JAS-39C具有了先行發起攻擊的優勢。綜合上述優勢,在不考慮飛行員素質的前提下,JAS-39C能夠在中距空戰中戰勝殲-11A顯然非常正常。
圖註:參加演練的中國空軍蘇-27UBK與泰國空軍JAS-39D。雖然同屬第四代戰鬥機,然而由於設計年代以及技術基礎不同,兩者的技術水平差異甚大而JAS-39在與殲-11A的格鬥對抗中敗北,這個結果也令很多人出乎意料。雖然殲-11A在機動性上繼承了蘇-27SK,在重型戰鬥機中當屬一流水準,然而重型戰鬥機在敏捷性上較之輕型戰鬥機具有先天性劣勢。作為第四代輕型戰鬥機的代表型號之一,JAS-39在設計上曾以敏捷性優異而著稱。JAS-39採用鴨式布局和靜不穩定設計,在空戰掛載狀態下翼載荷僅有283千克/平方米;同時,在F404渦扇發動機(F/A-18採用的發動機型號)基礎上改進的RM12發動機各項指標都居於同等推力級別發動機的中上等水準,且在發展到JAS-39C/D之後又為發動機加裝了數字式調節系統響應速度不錯。總的來看,JAS-39與同樣採用鴨式布局的殲-10在飛行性能上有接近的地方,但大迎角飛行性能略有欠缺。 但在發展到JAS-39C/D時,為滿足多用途能力,該機增加了很多早期型所不具備的設備。相比之下,在機身設計和動力系統方面的改進,卻沒有能夠彌補因空重增加造成的推重比下降的問題。,該機空戰推重比僅有0.97,這在第四代戰鬥機中絕對屬於中等偏下的水準。在泰國空軍進行的對抗性訓練中,JAS-39C曾因飛行性能差而在與F-16的進行的格鬥中屢遭敗北(F-16的翼載荷達431千克/平方米,超過JAS-39翼載荷的1.5倍還多,理論上本來應該不占優勢),再考慮到殲-11A的機動性整體與F-16不分上下,且泰國空軍的訓練水平較之中國空軍本來就存在一定差距,那麼出現JAS-39C在格鬥戰中落敗的情況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圖註:即使不考慮其他方面的問題,殲-11A迄今已經有15年左右的服役歷史,而JAS-39C則是近幾年才剛剛服役的新裝備,兩者僅從這點上而言就不具備可比性。由此來看,殲-11A能夠在格鬥對抗中完勝JAS-39C,無論如何也是很出色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此次中泰空軍聯合演練中,事實上在格鬥對抗科目上的技術條件事實上是不利於中方的。泰國空軍的JAS-39採用了德國研製的IRIS-T近距格鬥空空飛彈,在頭盔顯示器的配合之下能夠有效彌補JAS-39C在機動方面造成的劣勢。相比之下,殲-11A所採用的R-73近距格鬥飛彈雖然技術成熟,然而在性能上較之IRST-T則有所不如。而從此次演練的部分圖片來看,雙方參訓的戰鬥機僅僅掛載了用於模擬近距格鬥飛彈信號的空戰訓練吊艙,對氣動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影響很較小,相對而言明顯更有利於JAS-39C。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空軍的飛行員仍然在格鬥對抗中大獲全勝,這充分印證了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實戰素質,同時也印證了泰國空軍飛行員口中「中國飛行員訓練水平比西方飛行員更高」的說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