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當年竟想搞人造地震!險些毀滅全世界:山崩地裂只需一個按鈕

幾天日本熊本在14日發生6.5級淺源地震後,16日凌晨又次發生了7.3級強震,目前已經造成多人遇難,數千人受傷,這是最近的新聞,但是相信大家對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早就心有餘悸,這樣的例子很多,不用我去冗述。科學家托夫勒說過:「人類製造戰爭的手段,比維護和平的手段發達得多」,既然地震以及其伴生的海嘯等災害破壞力如此巨大,那就自然阻擋不了某些國家試圖將其開發成武器的慾望。

起初,科學家們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那個頻繁核試驗的年代,往往在試爆一枚核彈已經後不僅在當時,而且在幾天的數百公里外也發生地震,相信大家對這一現象也是有體會的,我們的某個鄰國在今年1月6日核試之後就引發了5.1級地震,我國東北就有明顯震感。這個現象引起了軍方的強烈興趣,在此後的32次核試驗中他們均對此現象進行了監控,他們甚至認為在1988年發生在亞美尼亞造成4.5萬人死亡的地震就是由於核試驗引發。

因為地震的隱蔽性和破壞性,蘇聯高層在1987年下達第1384-345號命令,正式展開地震武器的研究地點就在亞塞拜然的巴庫地震研究所,該計劃代號「水星」這和美國最初的載人航天計劃同名。他們取得了難以想像的數據,如一枚1萬噸級的核彈如果在諸如斷裂帶等特定區域地下爆炸之後可引發5.3級地震,這遠遠大於其釋放的能量,而如果是10萬噸級那麼這一數字將會提高到難以想像的6.1級。1990年該計劃進入實際試驗階段,科學家將接收中心和3個數字系統測控台同地下核裝置安放在一起,構成簡單的地震武器系統,但是之後蘇聯便迅速解體。

俄羅斯雖然在1992年重拾該計劃,但是一直難以提高足夠研究的資金,構建一個完整地震武器系統費用實在昂貴。這當然是現實的問題,在筆者看來還有另外的問題,一是人類目前對現有的自然地震都難以進行監控,屢屢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又怎能敢繼續玩火?弄不好就要傷及自身。其二就級別來說這一武器不僅算得上戰略武器而且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使用它所要付出的人道主義包袱也太過沉重。目前各國的研究已經轉向為利用地震武器阻止或減輕地震強度,而這篇文旨在告訴大家地震武器的研究不僅僅是一個傳說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1050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