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6年2月18日,一個男孩在緬甸首都仰光附近Htantapin鎮上的一個漁場工作。
最近一份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在緬甸10歲到17歲的青少年中,每五個里就有一個輟學去做勞工,緬甸經濟的繁榮之下處處可見這些孩子勞作的身影。
自緬甸經濟從2011年走向開放以來,勞動力一直是緬甸發展的一大需求,許多孩子因此輟學,來到了漁場和加工廠工作。在仰光的San Pya海鮮市場同時也是這個國家最大的海鮮市場中,小至九歲的孩子都能被雇用來清理和加工海鮮,他們也會熬一整夜12個小時去給船和卡車卸貨。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國家民主聯盟(NLD)已經表示過解決童工問題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NLD在11月大選中的大勝衝擊著緬甸存在長達54年之久的第一屆民選政府。
「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國家的發展就完了,因為這些孩子們才是未來要為這個國家服務的人,他們必須受教育。」翁山蘇姬說。
20世紀60年代初期經過自由選舉產生的第一屆政府將需要出台相應的勞工法,儘管專家們認為它支離破碎而且沒什麼效力。
緬甸法律規定不得工廠招用13歲以下的童工工作,並限制13到15歲之間的青少年每個白天或者夜晚工作不能超過4小時。
「人們不應該讓18歲以下的孩子去背沉重的貨物。」前任英國使節維基-鮑曼說,他現在經營著總部在仰光的緬甸商企責任中心。記者採訪到一位15歲童工的父親拉敏,而拉敏身邊的人似乎對於翁山蘇姬的新政府也並未抱太大希望。
圖為男孩在Htantapin鎮漁場中拿著漁網和工友一起勞作。
圖為2月18日工人們扛著魚滿載而歸。
圖為2月16日,孩子們在San Pya漁市碼頭上把魚從船上搬下來。
2月18日,人們迎來豐收,所有工人拖著漁網上岸。
2月16日,16歲的工人紐覺-欽-索坐在漁場的一艘船上。
2月19日,工人們在仰光城外Hlaingthaya工業區的海鮮出口工廠加工海鮮。
圖為2月19日,一個男孩在剁魚塊。
2月19日,孩子們收集工廠地板上的魚。
2月15日,集市中一個工人正在用手機。
16歲的紐覺-欽-索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以後坐在碼頭上休息。
2月17日,紐覺-欽-索(右)與家人在一起看電視。
把魚送到海鮮市場以後,一個魚販抱著孩子等公交。
「我再也不想讓我的孩子做這樣艱苦的工作了,」拉敏說:「至於政府,他們愛怎樣就怎樣,反正他們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我不相信會有任何改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