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貧窮也是一樣的。即使在日本這樣寬裕的發達國家,也免不了有一群可悲可歎的底層群體。下面就來窺探一下處於日本底層的社會群體的生活狀態。
1
去日本旅遊的朋友,特別是在東京,大阪這些大城市,可能會注意到在街道邊,天橋底下,河邊,市郊有很多很多流浪漢。
2
這些流浪漢有的衣著整潔,精神奕奕;有的依稀可見還有一些知名品牌的衣物,眼鏡。嚴格來說,並不是赤貧。
3
他們不僅會下棋會閱讀,甚至很多有擁有大學學曆,曾經是工程師,社長等光鮮亮麗的職業。這實在是讓人震動,為什麽他們會淪落到流浪街頭這種地步呢?
4
這就要說到很久很久以前了,在當年日本經濟崩潰的時候,日本就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蕭條。
5
當時房地產崩潰,大量公司倒閉, 據說90年代末期,因為公司經營不善破產而自殺的人高達3萬人!
6
而另外一些「苟活」下來的人,有的因為無力償還負債,有的愧對妻女,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用餘生露宿街頭來懲處自己,內心麻木地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
7
而另外一個群體,則是因為自己的過錯和失誤,給別人造成了巨大不可挽回的缺失,最後自我流放。
8
比如導致車禍的司機,醫療事故謝罪的醫生,導致建築出現問題的建築師……
9
很多人都曾經結過婚,有過美滿的生活,現在也有家人,但是他們最後都選擇離家出走。
10
在日本的社會,有一個很殘酷的現象,就是:一旦你發生了重大的問題,往往沒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11
周圍的人只會疏離你,周圍的八卦和口水會浸沒你,大家都會在背後對你指指點點,甚至你的妻子,你的孩子都會受到這種精神暴力的對待,孩子會在學校也容易受到「集體霸淩」 。
12
為了自己的家人能擺脫自己的陰影過上正常的生活,他們有的選擇離婚,有的極端就是離家出走流浪在街頭。
13
流浪漢的美稱—「路上生活者」。
14
在外面,幾個紙箱就可以是一個家,收入?可以靠撿垃圾為生。
15
或者政府也有養老金和失業金。保證基本生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16
食物?日本的便利店會賣很多當天就吃的便當,麵包,飯團等,等到快打烊的時候,這些快要過保質期的食物就成為流浪漢的美食。
17
政府不是沒有想過在其他生活上幫助他們,曾經嚐試過讓他們搬入廉租房,靠養老金和救濟金就能保證房租和基本生活;甚至在對他們做過再就業培訓。
18
然而,這些對曾經和現在都失望的人,都沒有什麽卵用。
19
這些流浪漢,與其說是經濟上赤貧,不如說是精神上的赤貧。
20
很多人面無表情麻木地在街頭度過一天,周圍的人和事對他再沒有關係,心已死,身亦同。
21
一、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和失業
22
另外一種窮叫做周轉不濟,典型的代表產物是膠囊旅社。
23
其實 膠囊旅社最開始出現並不是給窮人用的,而是為了那些加班過於晚,沒有趕上末班車的白領應付一晚用的。
24
還有的則是晚上跟同事交際應酬過晚,也有隨便將就一晚的需求。
25
但是這個需求慢慢被在大城市打拚求職的人占據了。
26
膠囊旅社,顧名思義,就是像火車軟臥那樣只有一張床,可以有電視,收音機。為了通風,門口用簾子遮起來。
27
收費也極為低廉,一晚上大約300人民幣,這個在東京已經算很廉價的價格了。
28
日語中有一個詞叫做「上京」,和我們說的「北漂」同樣有一種淡淡的苦,也有一種打拚的意味在裏面。
29
日本有很多年輕人夢想來東京打拚一番事業,進來就被高房價嚇到,而日本找工作是必須要有固定住址的,因為offer,據信都是通過傳統的郵件發送。
30
因為日本為了找工作而住膠囊旅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日本政府特意批準可以把膠囊旅社的地址當作找工作填寫的地址。
31
另外,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失業的人,也是同樣最後流落到這裏。
32
不要看著膠囊旅社在宣傳冊上寫得很便利很舒坦,其實這種旅社基本睡不好,因為不隔音,經常有各種人進進出出,光線也不是完全遮擋的。
33
貧困的人在東京,還有一個廉價的住處就是閣樓。
34
以前有一期綜藝節目,說一個主婦,丈夫拿著所有的錢跑了,剩下她一個人沒有工作。
35
沒有收入來源,只好住在一個只有3平米的閣樓裏。
36
唯一收藏的東西就是她出嫁的婚紗,期望後面還能遇到一個好男人嫁掉。
37
三、丟失婚姻的家庭主婦
38
加入這個行列的,還有很多沒有工作,靠各處打零工的自由工作者。這個群體裏,最被動的是被拋棄,或者是守寡的家庭主婦。
39
有的主婦帶著好幾個孩子,光靠政府救濟也只能牽強為生,有的主婦還有丈夫留下來的欠款,不得已需要打2-3份零工來保持生計。
40
而在日本,女性離婚後一般會爭取孩子的撫養權,丈夫如果渣一點,撫養費往往不夠前妻和幾個孩子生活,這也是日本主婦離婚後陷入貧困的主要原因。
41
日本女性在社會上的弱勢地位的改變,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913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