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專家:不能總讓某些國家一邊以中國為敵 一邊還能大賺中國錢

文/張強近日,為期七年的澳大利亞的「SEA 1000」計劃終於落下了帷幕,這個耗資500億美元的巨額海軍項目將建造一型遠洋潛艇來代替老舊的柯林斯級潛艇,最近法國艦艇建造局宣布,法國將成為澳潛艇的國際合作夥伴。這下,澳大利亞得好好想想該怎麼處理對失敗的招標夥伴日本的關係了。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認為,一些澳大利亞軍事專家分析了下目前的局勢,他認為「澳大利亞沒有從日本手上購買潛艇,中國樂見其成。畢竟,中國有很多方法讓澳大利亞滿足它的要求」。不過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與美日合作對抗中國海軍的行動則會變得更加頻繁。 軍事專家黃強指出,不能認為澳大利亞沒有採購日本潛艇就值得中方高興,實際上,澳大利亞訂購這批12艘潛艇就是衝著中國來的,其潛艇招標要求中就有一個項目明確提出,潛艇的航程不得低於4500海里,而這個距離恰好是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港出發,到達某海域進行作戰再返回澳洲的航程,實際上,近年來,澳美同盟使得澳積極支持美國參與亞太事務,冷戰後每次對華政策調整幾乎都與美國對華政策緊密相連。

2005年以來,澳大利亞海軍調整海軍艦艇和力量部署,加強東南亞方向的維護海洋權益的力度。澳認為未來對自身威脅最大的地區是來自北部海域的東南亞和東亞某國區域,為了防範可能來自北部海域外來的入侵,必須將海軍防衛力量由東部和南部重點挪移到北部和西部。海防力量在北部海岸設置了警戒雷達體系,還在重要海域和水道布設海底聲納以監控外國潛艇的行動,並加強了北部海域的海上巡邏力量。 2008年之後,澳大利亞海軍艦艇按照「三級保衛網」配置,以澳洲北部和印度尼西亞西部海域為防禦重點。第一級保衛網由新型常規潛艇、新一代防空飛彈驅逐艦和新型護衛艦組成,在多數情況下可以單獨對付來自空中、海上和水下的各種威脅; 第二級主要由各種護衛艦組成,其任務是使用自身的反艦和防空武器支援第一級保衛網作戰; 第三級主要由大型巡邏艇和水雷戰艦艇組成,平時主要用於對經濟特區的巡邏。

此外,日澳關係被認為是澳大利亞在澳美關係之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日本雖然失去這個潛艇合同,但澳大利亞一定會彌補對方的損失,《國家利益》雜誌稱,比如澳大利亞會通過聯合海上自由行動推動與美日的進一步合作。在軍事能力建設上,澳大利亞也會通過例如彈道飛彈對話和反潛作戰確保航行安全自由。另外,澳大利亞還會使用Woomera測試點開展和日本自衛隊的聯合培訓。在空間合作方面,兩國能夠通過商業衛星實現情報分享。 此外,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信息化作戰能力,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勢必會加強抵禦能力。這樣一來,澳大利亞通過採取三邊合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為潛艇案而緊張的日澳關係。澳大利亞一下子購買12艘法國潛艇,等於擁有了一支龐大的「准核潛艇」水下艦隊,這對於亞洲國家來說,確實不是個好消息,而諷刺的是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煤礦和天然氣等資源出口依賴的卻是中國,難怪軍事專家黃強說到,不能總讓某些國家一邊以中國為敵,一邊還能大賺中國的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899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