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沙特忍痛割愛,千萬噸石油「賠本」送中國,各國嫉妒不已
國際石油市場正迎來近年來最大的變局——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產油國積極增產搶占市場份額,但在全球經濟局勢前景堪憂、國際需求疲軟,幾大因素擠壓之下,油價卻連番下挫。
沙特和俄羅斯開始爭風吃醋了。在多哈石油動產會議之後,為了優先爭奪到中國的市場,沙俄雙方真的可謂是煞費苦心啊,一改各自之前的承諾紛紛表態在石油開採方面不限量,沙特甚至因為這個原因和美國老大哥決裂。然而,沙特和俄羅斯這麼鬧,讓中國撿了個大便宜。光是青島港一年的時間,就有7000萬噸廉價原油湧入中國市場。這才僅僅是一個青島港口,要是把所有港口都加起來,恐怕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後來的俄羅斯迎頭趕上,逐步的搶占了沙特在中國的很多市場,去年,俄羅斯對華石油月度出口量第三次超過沙烏地阿拉伯。11月,俄每天對華輸油94.9925萬桶,高於沙特的88.695萬桶。而今年以來中俄貿易人民幣結算額猛增,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也以人民幣結算,這引起了沙特的不滿。
在石油產量方面,沙特和俄羅斯「鬥法」的關鍵就是石油產量和市場份額,這進一步加劇了石油價格的暴跌。在中國的石油需求上,民營煉油企業逐漸占有了很大的比重,而民營煉油企業的石油供應方主要是俄羅斯為主。沙特在這個時候動向中國拋出了橄欖枝,向中國民營煉油企業拋出低價的原油,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把給俄羅斯後腦勺敲了一棒。
筆者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真正的受益遠不止一點。其一是國內民營煉油企業和石化巨頭的競爭,讓消費者享受到更低的油價。其二是沙特和俄羅斯的競爭讓原油進口價大大降低。
因為中國只是世界石油市場爭奪的後來者,要想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苦心經營了上百年的全球石油格局中分享現有的石油資源,必然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和制約,甚至有可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展開殊死博弈。
所以雙方在這場爭奪中,對於全球石油市場來說也是利好。這樣的爭奪只能說明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沙特和俄羅斯兩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將會不斷的增加起來。對於當前中國石油市場得到的好處,只想說,俄羅斯和沙特繼續好好鬧吧,我們已經做好撿便宜的準備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863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