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總統馬杜羅公開指美國煽動委內瑞拉與巴西政變!全球最邪惡的國家稱號,美國實至名歸!

張無忌| 2016-05-15| 檢舉

委內瑞拉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總統馬杜羅公開指美國煽動委內瑞拉與巴西政變!美國在南海搞得騎虎難下,居然還有心思動南美洲國家的壞主意?全球最邪惡的國家稱號,美國實至名歸!

委內瑞拉近年來不願聽從美國指揮,巴西總統也跟中國走得很近,美國眼看自己的後院起火,越來越多國家倒向支持中國,變成了美國的肉中刺眼中釘,霸權豈容旁人威脅?當然老調重彈,搞壞搞垮你們的國家!

以美國一貫表里不一的邪惡作風來看,委內瑞拉總統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再看看巴西總統羅塞夫目前被政變搞得焦頭爛額,說美國與此無關,鬼才相信!

據委內瑞拉南方電視台報道,當地時間周五(5月13日)晚,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國家電視台發表講話,宣布全國進入為期60天的緊急狀態,用以「對抗來自國內和美國的試圖顛覆其左翼政府的企圖」。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南方電視台報道稱,馬杜羅沒有就這一決定公布進一步的細節。但是他表示,具體措施將會著重應對來自外部的威脅,其中包括來自哥倫比亞前總統阿爾瓦羅·烏里 韋·貝萊斯的威脅。後者曾在2002-2010年間哥倫比亞總統任內對委內瑞拉採取極端的敵視政策。馬杜羅指責他「試圖用外國軍隊對委內瑞拉進行干涉」。

同一天早些時候,美國情報官員對記者表示,美國越來越擔心委內瑞拉所面臨的經濟與政治的崩潰風險,並預測馬杜羅將無法順利執政到2019年任期結束。

據報道,作為一個石油出口大國,長期低迷的國際油價導致委內瑞拉嚴重依賴於石油出口的國民經濟變得非常嚴峻,甚至導致食物短缺、藥品短缺、能源短缺、搶劫和物價飛漲。委內瑞拉國內的反對黨也藉機加緊了攻勢,試圖藉助目前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來削弱甚至取消馬杜羅的領導權。

然而馬杜羅並未表示出妥協,他發誓將堅守自己的任期,並指責美國煽動針對自己的政變。

在講話中,馬杜羅提及了巴西總統羅塞夫遭彈劾而下台一事,並將其稱為「政變」。馬杜羅稱:「巴西發生的政變讓委內瑞拉境內法西斯主義極右勢力膽子大了起來,而華盛頓正在應這些人的請求採取行動。」

據報道,馬杜羅所屬的政黨,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一直是羅塞夫所屬的巴西勞工黨的「強大盟友」,而羅塞夫的離職將導致委內瑞拉在拉美地區被進一步孤立。

同時,馬杜羅還延長了自今年1月以來一直實行的經濟緊急狀態。

維基解密爆料巴西代總統曾是美國線人 外媒熱議巴西「政變」

本周四,巴西參議院投票通過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案,拉丁美洲最大的左翼政權或許就此走到了終結。來自中右翼巴西民主運動黨(PMDB)的代總統米歇爾·特梅爾,將把這個深陷泥潭的巨大經濟體帶向何方?

昨天(13日),維基解密發布的一條消息,讓特梅爾與美國的特殊關係暴露在聚光燈下。

巴西代總統米歇爾·特梅爾

代總統曾是美國線人?

據法新社報道,維基解密網站在推特上公開了兩份電報,聲稱特梅爾在擔任國會議員時期,還扮演著「美國情報部門的外交線人」角色。

這兩份電報被標記為「敏感但不涉密」,其中記載了特梅爾同美國官員的談話總結,以及美國官員對他和他的政黨的評價。這兩份電文被發往美國邁阿密的指揮中心和駐其他南美國家的外交機構。

維基解密稱特梅爾曾是美國線人

這兩份電文分別發於2006年1月11日和6月21日,特梅爾當時向美國駐聖保羅總領事克里斯多福·麥克馬倫(Christopher McMullen),以及另一名未具名的美國官員進行了彙報。

其時正值巴西前總統盧拉競選連任,特梅爾向美方透露了民主運動黨可能會在選舉中挑戰盧拉的計劃。

特梅爾表示民主運動黨將會贏得10-15個州長席位,並在參眾兩院中擁有最多的議席。「不管誰當總統,都得來跟我們商量。」

最終,盧拉和他的繼任者羅塞夫都與特梅爾結成了13年的執政聯盟,直到如今後者突然調轉槍口。

不過美國方面對特梅爾和他的民主運動黨評價卻並不高。麥克馬倫在6月份的那份電報中,把民主運動黨形容為「投機分子」。「他們在意識形態和政策上都沒有什麼體系,無法提出和落實條理清晰的國家政治議程。」

維基解密公布的特梅爾與美方談話記錄

密會美國政治操盤手

另一個引人注目之處是,在最近的政治風波中,特梅爾還沒等正式取代羅塞夫掌握大權,就已經提前向美國示好。

因報道斯諾登事件而聞名的巴西記者格林沃爾德等人創辦的調查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爆料稱,今年4月19日,也就是巴西眾議院通 過羅塞夫彈劾案的當天,巴西民主運動黨參議員阿洛伊西奧·努內斯(Aloysio Nunes)趕赴華盛頓,會見了一系列美國政府官員,以及與柯林頓關係 密切的遊說團和金主。

努內斯此行據信是特梅爾親自安排的。他獲得了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Bob Corker)、資深成員本·卡丁 (Ben Cardin),以及美國助理國務卿、前駐巴西大使托馬斯·香農(Thomas Shannon)等人的接待,並參加了著名遊說機構奧爾布賴特 石橋集團的一個午餐會。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是由柯林頓政府的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布希政府的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創辦的。

努內斯曾作為民主運動黨的候選人參加了2014年的總統角逐,並輸給羅塞夫。在如今的彈劾案中,努內斯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物。

特梅爾的另一個舉動也讓人浮想聯翩。有消息稱,特梅爾打算在自己未來的經濟部門中,給高盛巴西分部的主席保羅·萊米(Paulo Leme)提供一個職位。

「香蕉共和國」陰影回歸

努內斯的美國之行被視為一次公關之旅,因為巴西正在發生的事情,越來越被國際社會視為一場政變。

加拿大《環球郵報》指出,一個事實是,目前巴西國會的594名成員中,有318人正面臨起訴或接受調查,而羅塞夫本人還沒有被抓住什麼實質性證據。就連一向對羅塞夫政策持批評態度的《經濟學人》也承認,目前對她的腐敗指控是莫須有的。

《紐約時報》則報道稱,特梅爾也捲入了巴西石油公司的腐敗醜聞,並且剛剛因為違反選舉資金規定而被罰款。此外,主導對羅塞夫彈劾案的眾議員主席庫尼亞和參議院主席卡列羅斯都深陷腐敗醜聞。

《紐約時報》稱,在過去10多年中,巴西政客們一直試圖在民主選舉中挑戰勞工黨,卻每每失敗。看上去,腐敗指控只是「驅逐一位人緣不好的總統的藉口」。

羅塞夫直斥國會的彈劾行為是一場政變,這一觀點甚至得到了一向親美的美洲國家組織的支持。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路易斯·阿爾馬格羅 (Luis Almagro)表示,該組織「對針對羅塞夫的行為感到擔心,因為她沒有遭到任何起訴」,而且「推動彈劾案的人,恰恰是已經被指控和被認定貪 腐的國會議員們」。

或許,還是努內斯自己的話更加形象:他在華盛頓說,「我們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香蕉共和國。」

但無論如何,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南美最大國家的左翼政府先後失勢,曾經的旗幟委內瑞拉也正岌岌可危,「香蕉共和國」這個名詞,在過去幾十年中從未如今天一樣刺眼。

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桑托羅(Maurício Santoro)指出,「努內斯需要面對的不是美國政府,而是美國的公共輿論。在這條戰線上,他們正面臨失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773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