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兒子發聲呼籲「團結」 基地組織蠢蠢欲動?

Ctw| 2016-05-10| 檢舉

本·拉登兒子發聲呼籲「團結」 基地組織蠢蠢欲動?

第一財經 05-10 14:01 顯示圖片

前基地組織頭目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後繼有人」了。日前,他的兒子哈姆扎(Hamza)敦促敘利亞激進分子團結起來,並稱在這個飽受戰爭摧殘的國家中所進行的戰爭是在為「解放巴勒斯坦」鋪路。

「伊斯蘭烏瑪(umma,意為『國家』)應集中精力在阿爾沙姆(Al-Sham,即敘利亞)的激進分子身上……團結那裡的各階級群眾。」23歲的哈姆扎在發布於網上的一段音頻中這樣表示。

他表示,敘利亞是「解放耶路撒冷的最佳戰場」。「今天,和敘利亞革命前相比,解放巴勒斯坦的道路縮短了。」

這段音頻並沒有標明具體時間。此前,本·拉登的繼任者、基地組織頭目扎瓦赫里(Aymanal-Zawahiri)也敦促敘利亞激進分子團結一致,儘管其提議遭到「伊斯蘭國」(IS)的一再拒絕。

據相關媒體報道,拉登共有「24名子女」,而作為最受本·拉登寵愛的一個兒子,哈姆扎一直以來就被當做基地組織新頭目在培養,人稱「恐怖王儲」。哈姆扎今年25歲左右,幾年前他就曾經在幾段「慶祝」倫敦7-7爆炸事件的極端主義視頻中出現;視頻中,哈姆扎正在誦讀一首題為《毀滅》(Destruction)的詩歌。

後拉登時代

2011年5月2日,美國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擊斃本·拉登之後,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這支恐怖主義力量遭到沉重打擊,其多名武裝分子和頭目被擊斃或抓獲。今天,距本·拉登被擊斃已有5年時間,他所創立的恐怖主義組織雖然遭受了一系列挫敗,但遠沒有消亡。

專家表示,儘管現在基地組織的風頭已經被「伊斯蘭國」搶占,但其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恐怖主義力量和威脅。

去年在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襲擊事件和西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表明,基地組織仍然有能力策劃和執行其標誌性襲擊。在敘利亞和葉門,基地組織武裝分子也控制了不少地盤,甚至討巧地以IS替代者的形象出現。

本·拉登的繼任者扎瓦赫里掌權之後,基地組織中的異見開始多了起來,後來該組織在伊拉克的一個分支脫離出去,變成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StateofIraqandtheLevant,ISIL)」。2014年,在控制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大部分地區之後,ISIL宣布成立伊斯蘭「哈里發」,並改名「伊斯蘭國」。自那以後,IS的風頭就蓋過了基地組織,吸納了數以千計的恐怖分子,並在布魯塞爾、巴黎、突尼西亞、土耳其、黎巴嫩、葉門、沙特、埃及等地策劃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導致數百人傷亡。

法國研究伊斯蘭和恐怖組織的專家讓-皮埃爾·菲流(Jean-Pierre Filiu)表示,在使用新技術手段超過其競爭對手方面,IS顯得尤為高效:「由於IS成功策劃的媒體戰爭,基地組織的宣傳聲音在社交網絡上幾乎已經湮滅了。」

IS善用社交媒體進行溝通、發動宣傳的能力也引起了當局的注意。《查理周刊》恐怖襲擊發生後,法國政府開始推動新的立法,防止IS的支持者利用社交媒體散布仇恨言論。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威廉姆·麥克肯茲(William McCants)也表示,基地組織被IS搶占了不少地盤,但這個組織正在慢慢恢復元氣。「基地組織在敘利亞和葉門的勢力很強大,」他說。

顯然將基地組織視為重要威脅的美國在葉門積極地展開了無人機戰爭,並成功擊斃不少基地組織的高級官員,包括2015年6月擊斃的基地組織二號人物納瑟爾·阿爾·烏海什(Nasiral-Wuhayshi)。今年3月,美國在葉門發動的一次空襲又擊斃了至少71名基地組織成員。

前情報官員阿蘭·羅迪埃(Alain Rodier)表示,雖說IS目前搶盡了風頭,但基地組織可能有更好的長期發展。迫不及待建立「哈里發」的IS使自己成為了更容易攻擊的對象——在美國和俄羅斯發動的聯合空襲中,數千名IS支持者被擊斃。而IS嚴苛冷酷的法規也疏遠了不少潛在支持者。

「基地組織創始人的死亡並不意味著他身後帝國的滅亡,」羅迪埃表示,「這個恐怖組織還將繼續存在幾十年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686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