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夏天,為了試探蘇聯的虛實,日本集結了4個師團的兵力對蘇聯發動了進攻。不過為了為自己留有餘地,日本沒有直接進攻蘇聯本土,而是進攻蘇聯扶植下的蒙古政權。蘇聯出動了8萬多軍隊迎戰,結果日軍被蘇聯一頓暴打,陣亡的日軍數量超過了5萬人。經過此次戰役之後,日本再也不敢提什麼北上計劃,只能轉而進行南進政策。而南方的實力更不好惹,想南下就必須同強大的美國一較高下。
一、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以後,一直想北上蘇聯 日本明治天皇時期,日本政府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擴張計劃,日本打算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囊括朝鮮半島、中國東北、俄國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為了達成這一計劃,日本發動了甲午戰爭。最終飄飄然的大清國一敗塗地,朝鮮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為了在中國東北擁有立足之地,日本又主動向俄國發起了挑戰。在此之後,日本獲得了南滿地區的鐵路控制權。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坐擁38萬大軍的少帥張學良一溜煙跑進了關內,把100多萬領土、3000多萬人民還有他老子的骸骨都丟給了日本人。在此之後,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溥儀重登皇位,建立了所以的偽滿洲國。波蘭和蘇聯等國家先後承認了偽滿洲國,這一點需要牢牢記住。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日本開始打蘇聯的注意。當時日本內部存在矛盾,海軍主張南下,陸軍主張北上。起初北上的聲音占據主流,日本希望對蘇聯進行一次試探。蘇聯當時正在經歷大清洗運動,史達林瘋狂的屠殺自己的將軍們。5位元帥殺了其中的3個、16名集團軍司令一個沒留、67名軍長殺了60個、199個師長殺了136個。日本方面認為此時的蘇聯不堪一擊,不過為了不與蘇聯徹底撕破臉皮,日本沒有進攻蘇聯本土,而是選擇了蘇聯扶植的蒙古政權。具體地點選在了諾門坎,這本來是中國的領土,可惜當時的中國只能圍觀。戰爭是由日軍發起的,但是戰爭的進展卻完全出乎了日軍的預料。
二、面對日本的威脅,蘇聯全力迎戰 日本騎兵對蒙古騎兵發動了突然襲擊,只可惜日本人選錯了對手。和蒙古人比騎馬,傻子都知道誰會輸。日本騎兵被蒙古軍隊一頓暴打,結果日本一口氣調來了3個師團的大軍。當時蘇聯軍隊確實是一片混亂,但是史達林並沒有傻到家,他明白此戰只能勝不能敗。現在德國正在西面虎視眈眈,如果蘇軍戰敗,德國很有可能聯合日本夾擊蘇聯。到時蘇聯將會十分危險,所以蘇聯必須贏得戰爭的勝利。但是當時蘇軍真的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將領,最後史達林破格提拔了朱可夫。並且抽調各軍精銳組成了57特別軍,專門負責對日作戰。就在蘇軍準備期間,日軍又增派了一個師團,至此日軍總兵力超過了12萬人。
1937年7月,蘇日兩軍超過20萬軍隊展開了大廝殺。戰役一開始,日軍就明顯處於下風。首先是兩國空軍不成正比,蘇聯出動了700多架戰役,日軍只有100多架。蘇聯雖然軍隊不如日軍,但是蘇軍坦克在數量和質量上遠勝於日軍。面對日軍坦克,蘇軍根本不用開火,直接可以把對手撞翻。日軍突出位置的兩個師團被蘇軍合圍,結果5萬多人僅僅突圍出來了400多人。被包圍的日軍大部分被殲滅,其中的一支日本騎兵聯隊向蘇軍發動進攻,當真出現了騎兵砍坦克的奇觀。當時作為中立國的德國派出了軍官團觀摩這場戰役,德軍軍官們認為:「日軍的戰術水平和裝備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這個評價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當時的日軍也就欺負一下裝備簡陋的中國軍隊。把日軍放在歐洲戰場,可憐的日本人會被暴打。
三、日本遭受打擊之後,主動挑戰強大的美國 其實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損失也不小,蘇軍的傷亡在2萬以上。蘇軍指揮官朱可夫對這次戰役的回憶是:「士兵們還是很英勇的,但是軍官們的無能達到了讓我無語的地步。」但是就是這場戰役成功的震懾了日本,日本再也不敢北上。日本海軍方面得意洋洋的看著陸軍灰頭土臉的敗退回來,接下來日本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戰略。在北上完全無望的情況下,日本決定南下東南亞地區。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屬於英法美等國的殖民地,但是歐洲戰爭已經開打,各國沒有心思顧及自己的殖民地。1941年6月,希特勒出動了550萬軍隊進攻蘇聯,還邀請日軍夾擊蘇聯。但是日本被蘇聯打怕了,它開始南下東南亞,最終把強大的美國提前拉進了戰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