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幕後黑手竟是此人:我們都忽視了

國際頭條| 2016-05-02| 檢舉

南海仲裁幕後黑手竟是此人:我們都忽視了

菲律賓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審理結果,最早將於下個月出爐。在此節點上,美國自然不會忘記拉上自己的「小兄弟」們一起鼓譟、炒作。

「南海仲裁案」由國際海洋法庭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進行所謂的「審理」。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理應遵守國際海洋法庭根據該公約作出的仲裁結果。

但是,中國政府已於2006年根據《公約》第298條的規定提交了聲明,將涉及海洋劃界等爭端排除在包括仲裁在內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之外。而菲律賓提交的所謂「仲裁案」正屬於「海洋劃界爭端」事項。因此,中國政府在菲律賓提交仲裁案之初就已經明確表達了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的立場。

既然如此,為什麼國際海洋法庭還要強行受理此案,執意「仲裁」呢?原因正在於美國、日本的幕後「操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即使當事一方明確表示不參與仲裁案。

另一方仍可向國際海洋法庭庭長申請強制裁定國際海洋法庭具有管轄權,強行開啟「仲裁」程序。在此過程中,國際海洋法庭庭長的「自由裁量」起決定性作用。

2013年菲律賓醞釀發起「仲裁案」時,國際海洋法庭庭長是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此人2015年離職,隨後被安倍晉三任命為日本新《安保法》的首席顧問。

是日本最新一輪軍事、政治擴張政策的主要幕後推手。作為美國的忠實「盟友」,有此大好時機,日本怎能不通過柳井俊二手中的權力向美國效力?

菲律賓作為此次「仲裁案」的直接推手,其表現既不聰明,也不道德。菲律賓在此仲裁案中完全是受美國控制的「傀儡」,以保證自身國家利益為藉口,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在此過程中,由於中國在國家利益的原則性問題上絲毫沒有退讓,菲律賓的國家利益不但沒有加強,還失去了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機遇。是為「不聰明」。

菲律賓總統大選將於5月9日展開,各總統候選人圍繞總統職位正在進行激烈的選戰,各候選人共同的一點,就是利用南海局勢為自己拉票。

中國南海四大群島

勝選呼聲較高的杜特地就曾表示:「如果當選總統,我將在南海問題上不惜與中國挑起戰爭,並尋求盟國協助。」而在此前,作為菲律賓達沃市市長。

杜特地過去10年一直拒絕在達沃市舉行美菲軍事演習,抵制在該市建造美國無人機發射場。政客為了勝選發表如此言論,是為「不道德」。

作為此次「仲裁案」的主要推手,美國是否曾被「仲裁」,對「仲裁」結果又是如何回應的?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葉強曾撰文指出,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埃里克·波斯納曾作過統計。

從1946年至1965年間,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案件得到執行的比例為80%;而在1966年至1985年的20年間,國際法院爭議案件得到執行的比例下降到20%。

在此期間,所有強制管轄案件均未得到執行。1986年至2004年,爭議案件得到執行的比例僅為29%。從1946年至2004年間,美國曾參與的國際司法案件包括:「美國駐德黑蘭外交和領事人員案」(美國訴伊朗)案。

「在尼加拉瓜境內及針對尼加拉瓜的軍事與準軍事活動案」(尼加拉瓜訴美國)案,「拉格朗」(德國訴美國)案,及「阿韋納和其他墨西哥國民」(墨西哥訴美國)案。其中前兩個案件,當事國完全沒有遵守國際法院的判決;後兩個案件,當事國沒有完全遵守國際法院的判決。

中國南海島礁建設

今年是美國建國240周年,歷史不算長,但「拒絕執行國際裁判史」卻如此「輝煌」。但是,美國還在不斷指使日本、菲律賓利用國際仲裁抹黑中國,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事實是,中國的行為一直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而美國卻至今未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有什麼資格、憑什麼要求中國遵守《公約》規定?

美國軍艦在南海耀武揚威

除利用司法途徑攪亂南海局勢,美國還在不斷直接派遣戰機和軍艦前往南海,增加南海「軍事化」程度。美國太平洋司令部4月22日發表聲明稱,4架美國空軍A-10C攻擊機和兩架HH-60G「鋪路鷹」直升機。

19日在中國黃岩島附近的「國際空域」執行了飛行任務。美國國防部為保證上述戰機部署安排不被國內政治程序束縛,防長卡特在參議院4月28日對其進行的質詢中。

對上述戰機部署安排以「信息涉密」為由拒絕確認。上個月,美國與菲律賓達成《加強防衛合作協定》,允許美國使用菲律賓的5個軍事基地。《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該項協議將使充滿爭議的南海地區出現更多的美國軍事力量。」「美國此舉旨在落實我們與菲律賓之間的多項安全承諾。」

南海仲裁出現新情況!多國力挺中國立場

隨著距離菲律賓在國際仲裁庭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宣判越來越近,一些美國政客和媒體試圖藉此向中國施壓。美國《外交政策》27日稱,在仲裁庭準備對菲律賓的訴狀做出判決之際。

呼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的美國議員發表聲明稱:「美國和我們的地區及全球夥伴現在應當採取清楚和具體的措施,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亞太秩序。」

中國軍機降落南海

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一面在軍事上利用所謂「航行自由」干涉南海,一面企圖利用所謂法律手段給中國施壓。美國自己都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反而大言不慚地指責中國,可見美國的邏輯多麼虛偽。

「海牙的裁決不會擊垮中國的意志」,一名英國學者28日在《日經亞洲評論》撰文說,20多年前,我就南海問題採訪過中國官員,當時中國不像現在擁有先進軍事裝備和財富。

即使那樣,他們也決心維護南海海域。仲裁法庭不屬於任何其他國際組織,某種意義上說,菲律賓將這一事件提交這個幾乎不為外人所知且不透明的機構進行仲裁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仲裁法庭沒有一個機制來執行自己做出的裁決。有個案例與南海問題類似,模里西斯和英國圍繞著英國2010年在印度洋查戈斯群島劃定面積約103.6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保護區產生爭執。

去年仲裁庭裁決英國違反海洋法公約,但英國繼續控制著這一有爭議的海域。中國拒絕承認仲裁法庭有權就此案進行裁決,只有一方來到法庭,裁決的可信度有多大呢?

中國軍機降落南海

由於中方的外交努力,過去兩周包括多個東協國家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南海立場表示理解和支持。新加坡《海峽時報》28日稱,中國日前宣布與汶萊、柬埔寨、寮國等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四點共識。

新加坡兩名外交官稱,中國正在「分裂」東協。對此,中國一名高級官員表示震驚。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27日說,中國的意圖一直被誤解,中國正等待新加坡方面就此評論做出澄清。

在中國-東協高官磋商間隙,劉振民對記者表示,每個東協國家都有自己的主權,中國從沒有想「分裂」東協,中國一直支持東協的發展。

又有三國力挺中國南海立場:美日陰謀遇阻

「中國在南海爭端中獲得新盟友」,韓聯社24日這樣評論中國外長王毅的東協三國之行。21日至23日,王毅馬不停蹄地訪問汶萊、柬埔寨、寮國三國。

並在最後一站發表與三國就南海問題達成的四項共識。韓聯社說,此前王毅訪問俄羅斯期間,已經成功將俄印拉入中國在南海問題的朋友圈。中國學者薛力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通過這四點共識我們可以看出,東協國家即使是小國,也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秉承客觀的立場發聲。

汶萊是王毅此次三國行的第一站。《汶萊時報》《詩華日報》等該國各地報刊,22日不約而同地在頭版大篇幅報道中國外長到訪的整個行程。報道稱。

王毅表示,中國的發展強大不會對周邊中小國家帶來挑戰和威脅,只會帶來更多機遇和紅利。「雙軌思路」最早是汶萊方面提出的。

即南沙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協商談判妥善解決,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協國家攜手共同維護。王毅說,這是解決南海問題最為現實、可行的辦法。

在汶萊媒體關於王毅訪問的報道中,沒有指責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以大欺小」的字句,而是對共享兩國合作帶來的經濟紅利充滿期待。香港《南華早報》評論說。

此前汶萊就南海問題表示,與中國的爭端應該通過雙方之間直接解決,其他國家的干涉應予以抵制。這樣的表態正值菲律賓提交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出來前夕,中國加快外交攻勢之際。汶萊的表態是北京非常重要的成功。

在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首相洪森和副首相賀南洪分別會見王毅。印尼《雅加達郵報》稱,柬埔寨是中國在東南亞的最緊密夥伴之一。雙方都同意解決南海問題不需要外部干涉。

這暗指美國對一些南海聲索國的軍事支持。《日經亞洲評論》報道說,柬方強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2年在柬埔寨簽署,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宣言》為解決南海問題提供了所有必需的要素,不僅有約束力,各方也應有效落實。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24日報道稱,王毅23日在寮國會見記者時表示,與三國就南海問題達成「重要共識」。中國和三國都認為南沙部分島礁存在的爭議不是中國和東協之間的問題,不應影響中國-東協關係。

應尊重各國根據國際法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不贊成單方面強加於人的做法;堅持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中國和東協國家有能力通過合作共同維護好南海的和平穩定,域外國家應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是相反。

韓聯社評論說,透過這些共識可以看出,這是為了牽制在南海爭端中採取高強度對抗措施的菲律賓和越南,同時意欲阻止美日等域外國家插手南海的企圖。路透社稱。

南海問題是東協成員國之間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成員國之間一方面要相互支持,另一方面要維護和中國的經濟關係,他們在這兩者之間找平衡,態度分裂。日本《外交學者》評論說,很顯然,東協應該在南海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有一點東協應該堅守:中立。

美國軍艦在南海耀武揚威

寮國是今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汶萊是南海聲索國,柬埔寨是東協的重要力量。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一直以來,美國利用強大的綜合實力、話語權以及議題設置能力,在南海問題上主導輿論風向,給中國帶來不利且不公平的輿論環境,但其實東協國家並不希望「選邊站」。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一直在爭取國際道義的支持,爭取一些中立力量,這四點共識的達成可以看出我們的努力初見成效。

薛力說,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東協,都不希望在南海地區發生戰爭,這就需要用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對於菲律賓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他說,在世界範圍內縱觀這類案例可以發現,大多數國家之間問題的解決並不是通過國際仲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541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