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戰敗投降時,軍隊總數為700多萬,光是遣返回國的「中國派遣軍」就有105萬。如此龐大數量的士兵,解除武裝後如何生存?
乘坐火車返鄉的日軍士兵。
車廂里,每個士兵的表情都是呆滯的,他們或許在猜想著家鄉的模樣。
現實是骨感的:日本的城市,大多變成了這樣一片一片的焦土。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神戶等大城市一半以上成為廢墟,廣島長崎就更別提了。
這是日本遭受美軍轟炸一覽圖。
卷著鋪蓋的大兵在街上成群結隊。作為戰爭的倖存者,他們一副寒酸可憐的樣子。
能吃到米飯是最大的幸福。
由於戰爭,女性成為日本國內的主要勞動力。
茫然的士兵和茫然的婦孺。昔日耀武揚威的皇軍雖然回來了,對家庭並沒有多大作用。
士兵和婦女一樣要排隊。戰後的日本,食物、衣服等一切生活用品都是配給制。糧食一天一人四兩,布料每人每年只有50公分。
狼狽的士兵吃上難得的一頓飯。由於食物極度匱乏,很多日本人面黃肌瘦,營養不良。
日本人去美軍的垃圾場尋找可以裹腹的東西。當時,能到美軍軍營中做擦皮鞋、打掃衛生的勤務工作,就有剩飯吃,是美差。
在占領軍監督下,搬運銀行金塊的日軍士兵。
士兵如能當上維持治安的警察,就非常幸運了。圖為一個美軍士兵在分發香菸給日本警察。
一個「皇軍」對外國占領軍投去的好奇一瞥。當時美軍等占領軍趾高氣昂,日本士兵見面就得謙卑地鞠躬,不敢正視。
擺地攤的老兵。黑市成了當時最熱鬧的地方,放下武器的日軍士兵們,大多來到黑市賣掉自己的衣服、值錢點的小東西,來換得一口飯吃。
擺地攤的老兵。
這個老兵生意不錯,閒暇之餘還能抽根煙看看報紙。
為什麼日軍投降了還穿著破舊的「皇軍」軍服?因為除了舊軍服外,無衣可穿。當時的男女百姓,大多穿所謂的「戰時服」,孩子則很多一絲不掛。
當然了,士兵們還有一條出路:做暴力團成員。日本黑幫的第一次膨脹,就是二戰後的爭地盤階段,圖為兩個幫派的械鬥。
一個赤膊的士兵在修理房屋重建家園。日本,自有讓人佩服的地方,他們從戰後的一無所有,到如今的富足發達,既是靠美國,也是靠他們民族不死小強般的頑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