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汪嘉波
人類歷史上的最大的災難性事故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爆炸,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核輻射嚴重污染,十幾萬人緊急從污染區撤出。一批直接參與搶險的核電站工作人員、消防隊員、軍警人員因遭受嚴重輻射而喪生,隨後來自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60萬人因直接參與爆炸後的清理工作而受到身體傷害。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對包括48萬少年兒童在內的車諾比地區的220萬人口造成了威脅,即使大多數居民撤離了污染區域,但俄方公布的數據顯示,車諾比災難發生十年後,先後死於輻射導致的各種疾病的受難者人數高達30萬。
三十年過後,車諾比仍然是一塊被隔離的污染區,那些經歷了那場災難並有幸活下來的人們仍然不能返回家園。4月25日,俄羅斯塔斯社舉行紀念車諾比核電站事故30年研討會,當年的車諾比事故處理委員會主席、前蘇聯核能源部部長、前蘇聯機械製造部部長及曾經參與事故處理的其他管理和技術人員出席了會議,反思和吸納這場大悲劇給整個世界帶來的深刻教訓,研究和探討車諾比核電站的未來。
據介紹,車諾比核電站所在地普里皮亞季市至今仍然堪稱「鬼城」。整個城市神秘而又詭異,處於「死亡狀態」。但對曾經在哪裡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來說,車諾比是「30年如一日」的故鄉,是一生中某個階段的難忘記憶。自2003年起,少部分人陸陸續續的返回到車諾比,他們住在近鄰封鎖線的地方,儘可能的讓「自己的城市」離自己近一點。
據俄網站報道,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心區域——被封鎖的「鬼城」普里皮亞季,眼下已經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系統,廢墟中如今出現了一批野生動物。狼、水獺、黑鸛、天鵝、海雕、黑琴雞、河狸、麝鼠、狍子、駝鹿等一批被列入動植物保護紅皮書的瀕危野生動物,如今把廢棄廠房和破敗民居當成了「自己的家園」。據說污染區內還有成群的野馬和野牛,輻射似乎並未影響他們的生存和繁延。
儘管目前已有約500名車諾比人重返故土,「鬼城」又有了車輛行駛和修理房屋的聲音,但它的土壤和空氣里的輻射指數仍然高得嚇人。按專家的說法,這裡的生態環境恢復到適合人居的水平至少需要1萬年。因此,專家們認這,少數人願意在隔離區內重新落戶並不意味著這裡脫離了危險,或是成了世外桃源。2013年夏天,4號核反應堆的石棺頂部曾出現裂痕,有關方面不得不請法國專家化解危機。據悉,包裹在反應堆外的石棺馬上就要超斯服役了,法國novaka公司已經著手為核反應堆建造新石棺。
依照俄shkolazhizni.ru網站公布的「車諾比核反應堆處理計劃大綱」,有關方面計劃在2022年之前完成核反應堆以及相關設備的封閉工作。2022年至2045年是反應堆的半衰期,2045年至2065年間可根據情況拆除部分外部結構。也就是說,到2065年,車諾比核電站的安全處理工作才能走完第一階段。當年從車諾比緊急逃離的居民就連衣服和鞋帽都沒來得及全部帶走,他們全還以為幾周或幾個月後就能返回家園,然而,他們絕不曾想到,人類幾乎無力告別這場自己製造的災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4312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