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沙特合夥唱雙簧:沒想到卻讓中國成贏家
萬眾矚目的多哈凍產會議終在北京時間周一凌晨拉下了帷幕,經過長達7小時的閉門會議最後無果而終,讓市場為之意外,細細思量又仿佛情理之中。
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有分析表示,是美國和沙特合演雙簧,美國背後施加壓力,而沙特則是順水推舟,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倒是可以低價抄底。
油價暴跌
多哈會議「胎死腹中」 油價遭遇暴跌
多哈會議推遲了一個小時才開場,最終的結束時間比原定時間晚了10多個小時。據報道稱,之所以會議推遲開幕,是因為沙特對伊朗的要求有變化。最終,沙特臨時改變立場,也使得多哈協議最終流產。
自2月以來,市場對多哈會議承載了太多的希望與關注,但由於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矛盾,經過近8個小時的談判後會議無果而終,未能給市場驚喜。
俄羅斯也擁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與會官員們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做出決定,而拒絕參加會議的伊朗是否應該加入凍產成為未達成協議的根源。
沙特和部分海灣國家認為,只有所有OPEC成員國包括伊朗在內加入凍產協議,才同意凍產。俄羅斯則認為沙特的要求「不合理」,俄羅斯不會關閉達成協議的大門,但暫時不會控制產量,原油供應過剩的平衡可能到2017年上半年才能實現。
數位OPEC消息人士表示,若伊朗同意在6月2日OPEC的下次會議上加入凍產協議,與非OPEC產油國間的談判可能會恢復。但從目前伊朗誓言重奪市場份額的堅決立場來看,6月加入凍產是低機率事件。
昨日,多哈凍產會議胎死腹中,原油價格立竿見影。亞洲時段,美國原油期貨主力6月合約巨幅跳空低開、暴跌近6.5%。
歐美時段,截至18日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58美元,收於每桶39.78美元,跌幅為1.44%。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19美元,收於每桶42.91美元,跌幅為0.44%。
資料圖:沙特石油資源
為何無果而終?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本來有希望達成的協議最終破產?
據英國媒體報道,委內瑞拉石油部長Eulogio Del Pino表示,美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是OPEC、非OPEC各產油國無法在多哈達成石油凍產協議的重要原因。
我國已多次下調油價
沙特最不想看見的,就是凍產協議達成之後,油價攀升到一定水平繼而刺激高成本競爭對手增加產量。
多哈會議前夕,雖然諸多官員對達成協議表示樂觀,但沙特副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曾明確表示,如果主要產油國包括伊朗不同意凍產,沙特也不會凍產。伊朗直接拒絕參加本次會議。
今年年初,油價創下12年新低,此後受市場情緒回暖、產油國計劃限制產量等因素提振,油價反彈了超過30%。多哈凍產協議流產,亞洲市場早盤油價暴跌超過6%。不過此後油價跌幅不斷縮小,油價一度自日內低點攀升了8%。
我國得利?
多哈凍產會議談崩了,最受傷的莫過油價,周一油價大幅跳空低開,美原油開盤暴跌逾6%,布倫特原油開盤跌幅逾5%。油價崩跌,中國是要抄底了嗎?
分析人士認為,協議破產對中國來說或許是好事,可以有利於中國抄底油價。
資料圖:多哈凍產會議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都買上了自己的汽車。中國35個城市汽車超過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等10個城市汽車超過200萬輛。2015年,中國石油消費達5.43億噸,對外依存度首破60%。
石油對外依存度是一個國家石油凈進口量占本國石油消費量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石油供應安全的重要指標。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和消費國。
俄羅斯對原油價格不滿
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成為僅次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之後的第四大原油生產國。近年來,國內原油產量一直穩定在1.9億-2億噸,但這個產量仍不足國內需求的1/2。
2015年,中國利用油價下跌,大舉擴充石油儲備。2015年全年原油進口量達3.355億噸,同比增長8.8%低。所以,只要油價保持在相對低位,我國政府就將努力充實庫存。這樣才能保證完成2020年時中國戰略石油庫存達到5億桶的目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