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Lazada引爆亞洲電商大戰 物流是最大挑戰

以民為主| 2016-04-19| 檢舉

北京時間4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10億美元收購在線零售商Lazada,將東南亞變成地區電商的戰場,東南亞擁有6億人口,但在物流方面卻存在諸多讓人頭痛的問題。

全球性零售商核心市場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東南亞可以抵消一部分影響,但是該地區的監管、物流、語言十分複雜,阻礙了業務的發展。網絡連接速度慢、群島密布,即使是物流專家也會望而生畏。

群島讓物流很頭痛

2015年10月,Lazada COO皮埃爾·普瓦尼昂(Pierre Poignant)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了送貨的困難,比如在菲律賓送貨。他說:「一些地區根本就沒有地址。有許多地方你只能開船去……抵達遙遠的小島有時需要幾天甚至幾周。」

去年,CLSA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菲律賓約四分之一的在線訂單根本無法將貨物送到目的地,送貨時間推遲更是家常便飯。

正是因為困難重重,整個東南亞市場碎片化嚴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一統天下。創業基金公司認為,像阿里巴巴一樣,國際企業採用的策略是收購現有運營商,而不是自己單幹。

Golden Gate Ventures創始合伙人維尼·勞里亞(Vinnie Lauria)認為:「他們採用的策略是:進入,尋找本地玩家,看看誰有潛力發展,收購,站穩腳跟,這種策略很好,以後會有更多的企業這樣做。」Golden Gate Ventures投資了在線集市Carousell和在線食品商Redmart。

「在多個國家Lazada運營得很好,這是阿里巴巴所不熟悉的。」

Lazada總部位於新加坡,它同時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建立了運營分支。

「叢林裡的科摩多巨蜥」

2015年,Lazada的活躍用戶數增長了2倍多,達到730萬,但是它的虧損也翻了一倍多,一些專家認為投資者應該做好準備,產業扭虧為盈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東南亞地區有幾十家在線運營商,包括亞馬遜、Tokopedia、OLX、Qoo10、Zalora、Cung Mua、Blibli和Etsy,沒有任何一家的市場份額超過五分之一。企業數量還在繼續增長,支付創業公司也想進入,比如Fastacash、Xoom和GoSwift。勞里亞認為,對於國際玩家來說,收購比「複製粘貼」更加容易,在線集市更加如此。

「阿里巴巴進入東南亞地區,小玩家的市場份額肯定會更小。」Frost & Sullivan顧問Cris Duy Tran認為,「要想生存只有與其它玩家合作,將業務變大。」

熟悉Lazada的內部人士透露,在收購之前阿里巴巴曾評估過其它幾家企業。他還說:「Lazada規模更大,要形成規模需要花很長的時間。」

阿里巴巴香港發言人稱,收購Lazada是雙贏投資。新聞發言人在郵件中表示,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戰略中東南亞地區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該地區已經顯示了巨大的電子商務潛力;另外,東南亞經濟環境強健、人口規模有很有吸引力、電子商務滲透率低、居住著3300萬華人(他們需要跨境電子商務)。

另一位知情者稱,阿里巴巴可能會在東南亞繼續發起收購。這位知情者認為:「阿里巴巴市值2000多億美元……花10億美元收購只是小菜一碟。是不是以後不會收購了呢?我不這樣認為。他們的胃口很大。」

其它企業可能要為殘酷的競爭做好準備。

電商公司Tokopedia公司聯合創始人、CEO William Tanuwijaya表示:「我想說,在17000多個小島組成的群島上,Tokopedia就是科摩多巨蜥。」Tokopedia的幕後支持者是軟銀。William Tanuwijaya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馬雲曾將阿里巴巴描述為揚子江的鱷魚。Tanuwijaya還說:「在河裡開戰,科摩多巨蜥必輸無疑,如果戰場是小島中的叢林,komodo就會有很大的機會獲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318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