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忘祖:數十萬華人突然投靠這國家!
緬甸當地有大量的華人
美媒稱,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通告並沒有給出受益於這批入籍華人的準確人數,坊間傳聞的數字則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3月28日報道,不過,在緬甸其他地區的華人以及其他族裔當中,這次特批的入籍事件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這些華人在加入緬籍後,將以緬族而不是漢族身份登記入冊。
大勐穩華人的來歷
報道稱,很少有關於大勐穩華人來源的確切記載。中國大陸曾經出版的一本名為《緬甸華裔王國達傳奇》(作者:陳建明)的書中曾經對勐穩華人做過簡單的介紹。按照該書中的說法,十八世紀中葉,一名姓段的土司跟隨緬甸國王征討泰國,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勐穩(也稱「大勐宜」、「大勐威」、「大勐允」等)的世襲土司。段家傳承了13代,經歷210年,直到1962年因緬甸軍政府在全國廢除土司制度而終止。
據悉,大勐穩華人喜歡穿漢服,自辦華文教育,世代保持漢族的習俗,比如掛孔子像,春節貼紅紙春聯、請財神等,與緬北另一支更為著名的華人——果敢人——頗有幾分相似。緬甸軍政府廢除土司制度後,大勐穩華人曾自發成立了「漢人土生會」,以民間組織的形式,向緬甸政府申請加入緬甸國籍。但是,他們的努力始終未能得到政府的批准。
緬甸當地有大量的華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緬甸政府軍同緬甸共產黨的軍隊於緬北作戰期間,大勐穩華人組成的民團在首領王國達的帶領下,始終站在政府軍的一邊,獲得了緬甸軍方的信任。甚至有一種說法,王國達曾經救過後來成為獨裁者的丹瑞將軍的性命。
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報道,1998年,已經大權在握的丹瑞曾口頭指示移民局,給予大勐穩地區的華人緬甸公民身份,正式成為緬甸合法民族。不過,丹瑞認為,大勐穩華人不能以華人身份入籍,於是,他為大勐穩華人賜名為「勐穩帛瑪族」,也念作「勐穩白馬」族----用雲南口音讀,「白馬」的發音跟「帛瑪」一致。而無論「帛瑪」還是「白馬」,都是緬族(Burma)的音譯。
緬甸華裔、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生亨凱也向記者確認:「當時王國達提出,想為勐穩華人爭取(緬甸)身份證,改為勐穩帛瑪族,是丹瑞給王國達的指示。」
與軍政府關係密切
報道稱,儘管得到了丹瑞的口頭承諾,但大勐穩華人入籍一事並不順利。據悉,直到此次集體入籍之前,只有幾百名大勐穩人拿到了象徵緬甸正式公民身份的粉卡。
仰光華人楊先生對記者表示:「大勐穩在臘戌與木姐之間的貴概一帶,靠近中國,那裡的華人來源挺複雜的,有些人在當地生活好幾代了,也有些是後來的人。後來的人大多數為了在緬甸做生意方便,有中國身份證,也想拿緬甸的身份。」
緬甸當地有大量的華人
不過,大勐穩華人一直與軍政府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即使在緬北各少數民族武裝(包括果敢武裝)與政府軍開戰期間,大勐穩人始終不渝地與政府軍站在一起,這曾引起一些緬北華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不滿,甚至有人在網上大罵王國達等人認賊作父,「把自己的祖宗都賣掉了。」
2015年11月緬甸年大選前夕,大勐穩地區曾經出現過一份為軍方背景的鞏發黨拉選票的通知。其中寫道:「凡我勐穩帛瑪民族同胞,在本年陽曆十一月八號(農曆九月二十七日)的民主大選中,年齡滿十八歲必須參加投票之人,務必投獅子黨(鞏發黨)之票,原因有二:(一)為感恩,因我民族民稱與民族地位是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創始人、國家主席丹瑞大將及國家委員會批給的,如若我族之人不投鞏發黨的票,就是忘恩之人;(二)為鞏固自己的身份地位,我民族民稱和地位雖已得到批准,但尚未完善。只有鞏發黨在這次大選中能夠獲勝,我民族才能百分百得到認可與穩定,希望大家慎之重之。所以凡我勐穩帛瑪民族同胞務必共同投給自己居住縣鎮里鞏發黨三位候選人每人神聖的一票。」
大選過後,身為鞏發黨黨員的王國達獲選連任撣邦議員。對此,亨凱向記者表示:「吳登盛在任期結束前才突然允許了(大勐穩華人入籍)這件事,應該是大選時、雙方的一個交易。勐穩支持鞏發黨,鞏發黨給予其合法的民族地位。」
緬甸當地有大量的華人
緬甸各族裔的看法
此次華人集體入籍一事在緬甸引發出一些爭議。大勐穩地區的德昂族議員艾慕(AikMoon)對媒體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他說:「他們(華人)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只會說中國話,他們怎麼能變成緬族呢?」
前國會議員、撣族人賽貌亭(SaiMaungTin)表達了撣族人在自己轄區內應該參與決策、甚至自治的理念。他說:「他們(大勐穩華人)以前歸我們撣族土司管轄,我認為他們有權成為緬甸公民,但是,要是政府在作出這樣的決定之前與我們撣族人商量一下就更好了。」
緬甸政府公開承認的少數民族有135個,但是,其中並不包括華人(果敢人除外)、印度裔、孟加拉裔穆斯林(羅興亞人)等民族。長期以來,從中國廣東、福建、雲南等地移居到緬甸的華人當中,很多人無法拿到象徵緬甸公民身份的粉卡,而只能得到代表其他等級身份的藍卡或外僑證,在就業、升學等方面受到與其他公民不同的待遇。
有位不願具名的緬甸學者向記者表示:「緬北其他地區的華人很難拿到粉卡。也有緬甸媒體對此持批評態度。我認為,緬甸對外族(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的容納度、包容度,還是不夠。緬甸此前一直實行大緬族主義,對其他少數民族也有區別對待。」
而亨凱則說:「如今緬甸的華人,特別是第三代、第四代的華人,對民族、國家身份的認識是很模糊、很矛盾的。我對勐穩帛瑪的做法十分認同,我認為,這是華人融入當地的一個好榜樣。」
親歷中緬邊境戰區感嘆:其實都是「中國人」
果敢國門
自緬甸軍機炸彈再次落入中國雲南境內後,果敢問題又登上了中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果敢與中國同文同種,無論從正反哪方面來看,我們都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果敢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裡的同胞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
筆者有幸來到緬甸果敢地區遊歷。感受緬甸果敢特區,到處是濃濃中國味。
果敢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族就是漢族,據說是明朝末年跑到那裡的。
果敢的首府是老街,那裡用漢字,講雲南話,用的所有東西都是中國運去的。2009年8月後果敢被政府軍占領。
果敢人:我們是漢人的後代!南明的子孫。
多少年的風雨
不能讓你我的血脈改變
我們的無奈
你我的倔犟
祖先的血淚澆灌了大地……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鬥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果敢遍地都是美女
小伙子是果敢同盟軍的,09年8月果敢被政府軍占領後很多果敢兵都經中國跑到佤邦去了,聽參加過那次戰鬥的人說,他們打了一個星期,子彈打完後就跑進中國,把槍交給中國武警。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 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的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雲南省官方證實,緬方邊民大量湧入與果敢接壤的雲南省,湧入人數仍在增加。入境難民人數無法統計,據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已有3萬難民湧入中國國境。
據雲南省政府新聞辦當天通報,雲南省從維護兩國友好關係和邊境地區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對進入中國境內的緬方邊民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劃定區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保障。
果敢華人戰士處境曝光:一月工資600塊
3月初的一天,緬甸果敢某處山頭上,突然轟隆一聲悶響。「臥倒……」一名果敢同盟軍的士兵馬上大喊,一起巡山的其他士兵隨即躲到最近的大石頭後面。驚慌初定,他們才發覺響聲不是來自政府軍的炮彈,而是地震。喊話的士兵有點尷尬地沖其他人笑了笑,其他人則大鬆了口氣,他們都是20歲左右的稚嫩小伙。那幾天,雲南臨滄地區先後發生數起地震,果敢也有明顯的震感。雖然距離2月9日同盟軍與政府軍開戰已將近一個月,戰況依舊膠著。這種高度戒備的日子,對許多同盟軍士兵來說,還不太適應。今年年初,這支緬北華人武裝的領導人彭家聲告訴媒體,他的部隊剛剛恢復到14個營的規模,有2000多人,其中大多數是20歲左右、沒有實戰經驗的年輕人。這些背景、初衷不盡相同的人陸續聚集到軍隊,接受短暫訓練,或者只學習怎麼使用槍枝,便匆匆上了戰場。
果敢民兵居住的洞穴
果敢民兵
在同盟軍占據的一處山頭,17歲的李小東身著墨綠色的軍服,扛著一把仿製的56式步槍,穿過一處野草叢生的山坡去查看新炮坑。他徒手從炮坑裡掏幾分鐘,挖出了一把彈片。政府軍的炮彈和飛機說不定什麼時候又會飛過來,沒有駐守任務的李小東不敢在外逗留太久,帶了些彈片便趕回營部。這個身材瘦小的年輕人,去年8月才剛加入同盟軍,在此之前,他在山東煙台一家漁場打「黑工」,每月拿著兩三千塊的工資。
「我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李小東說,他13歲就離家打工,先是在果敢老街,後來輾轉去到中國多個城市。在煙台的那份工作,是他做得最久的,大約有一年多。「我的兩個弟弟現在還在那邊打工,」李小東至今還和煙台那邊的人保持著聯繫。和李小東類似,22歲的警衛員羅家志去年參加同盟軍之前,是福州一家洗浴中心的服務員。「那家浴場有住宿、桑拿、按摩等服務,收費在福州也算最貴的那一檔。」羅家志對他在福州的工作仍記憶猶新。
更早之前,他還去過深圳、東莞電子廠的幹活,也到泉州當過鞋廠工人,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長久。由於沒有合法的身份,他入職時要借中國朋友的身份證「登記一下」,入職後,也儘量不要被當地公安發現,否則會被遣返回果敢。在同盟軍內部,不少年輕士兵都有過在中國打「黑工」經歷。雖然他們在果敢也能找到兩三千元的工作,但大多都是在賭場上班,內容單一,有的人還是更願意跑到中國「見見世面」。這些同盟軍士兵從軍之前的人生軌跡,就像中國國內的許多農民工,從偏僻的山村來到經濟相對發達的大中城市,做著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或許,今天扛著機槍逡巡在叢林裡的武裝人員,數個月以前,正是某個與你在北上廣街頭擦肩而過的打工仔
在果敢戰區,這些士兵隱蔽在貓耳洞裡,他們的年齡涵蓋15-55歲,使用人民幣,說漢語用漢字,與中國最普通的民眾似乎區別並不大,唯一也是最大的差別僅在於他們沒有彰顯身份的中國戶口和身份證。
果敢軍隊
85歲「果敢王」彭家聲有中國情結
緬甸政府軍與果敢軍交火,曾被稱作「果敢王」的彭家聲藏匿5年復出後又上「前線」,85歲的果敢前主席再度進入人們的視線。
霸氣十足 藏匿5年復出
果敢是緬甸官方承認的少數民族,彭家聲是緬甸果敢地區(現稱自治區)前主席,2009年8月被政府推翻。彭本人藏匿5年後,於2014年12月復出後,組織1,000多人的地方武裝試圖與中央政府武裝對抗。據媒體報道稱,前方戰事仍在繼續。
彭家聲位於果敢的家裡門裡門外都有士兵把守,他腰椎不太好,走起路顯得不很靈便,但在記者面前仍堅持挺直腰板,和顏悅色。不過,當士兵來給記者斟茶,他用力一揮手,示意士兵離開,舉手投足間霸氣十足;記者注意到,守護院子和前來斟茶的小士兵甚至都不敢與彭有更多的眼神接觸。
彭家聲少年時期加入地方武裝,1965年發起成立果敢人民軍,加入緬共組織後曾擔任緬甸武裝力量的副司令,1989年在果敢發動兵變,宣布脫離緬共,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黨和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彭出任主席和總司令。
率果敢根除鴉片種植
果敢於2003年宣布堅決徹底根除鴉片種植,這項功績要記在彭家聲頭上,禁種後,民眾的生計還一度讓他十分擔憂,他曾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果敢嚴重缺水,98%土地是山區,禁種後靠什麽解決人民的溫飽,還不清楚。」
彭家聲接受採訪
彭家聲有著深厚的中國情結,這與他本人祖籍在中國分不開,曾在他家裡,記者見到大量的物品都有中國元素:中國式的擺設、漢字的對聯、老虎擺件等等,甚至他說話間,都會不時使用「我們中國」的字眼。
果敢曾屬中國 中文通行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臨滄,與鎮康縣南傘鎮僅一河之隔,這裡通行漢語和華文,街道各處可見中文標識,老街更是中國商舖林立。人民幣在果敢也通行。
果敢在1897年以前屬於中國,被英國入侵後劃入英屬緬甸,後成為緬甸共產黨的控制區,通過與緬甸中央進行停火談判後,果敢成為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擁有軍隊並自行管理內部事務。
緬甸果敢同盟軍:我們心裡的祖國只有中國
據緬甸佤邦消息人士披露:去年12月9日至13日,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與友軍一起在江西南壯地區與緬甸政府軍一連5天發生激烈戰鬥,擊斃擊傷緬甸政府軍一百餘人,取得了五戰五捷的勝利,並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據目擊者報告:由於交戰地區屬漢族聚居區,當地漢族男子為防緬軍強行抓苦力,所以在緬軍進入當地之前早已逃離家園,因此緬軍只得進入村寨將留在家中的漢族婦孺強行抓來幫助緬軍埋葬陣亡官兵屍體。
因緬軍陣亡人數太多,緬軍只好要求百姓將五名陣亡官兵一組放入一坑埋葬,當地百姓今天總共埋葬了約二十坑緬軍官兵屍體!另有十多名緬軍傷兵從南壯交戰地區抬回果敢芒東壩等地區。
果敢王彭家聲
二十多名傷兵包括一名上校級別的戰地指揮官被抬回滾弄戰區指揮部!
與此同時,緬甸政府軍還對當地及附近的緬軍軍營及據點進行人員清查發現有近五十名官兵失蹤,不知去向!估計不是被果敢同盟軍擊斃在密林找不到屍體就是逃跑了!
如今的緬軍軍心渙散,厭戰情緒強烈,逃兵很多,經常會有成班或排建制的士兵逃離軍營!
果敢同盟軍在江西地區取得的勝利也令果敢的老緬漢奸走狗驚恐萬狀,四處造謠說果敢同盟軍在江西地區打擊緬甸政府軍是為了破壞中國在怒江建設的電站等工程等等!但老緬漢奸走狗的謠言不會得逞!
畢竟緬甸果敢同盟軍是華人的子弟兵,一直承認中國是自己的祖國!所以果敢同盟軍永遠不可能與自己的祖國為敵,更不可能破壞祖國的投資項目!
相反緬甸果敢同盟軍會竭盡所能維護包括果敢民族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利益!
只有果敢那些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充當老緬走狗、魚肉果敢民族同胞的漢奸走狗才會破壞中華民族利益,才永遠是中華民族的敵人與罪人!
緬北華人武裝一位小女兵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志願:長大後我要當解放軍,為祖國守邊疆!
眾所周知:所謂的緬北就是雲南省「麥克馬洪線」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固有領土。1941年,緬賊昂山(翁山蘇姬之父)勾結在中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的日軍第18師團入緬,斷絕中國唯一後勤補給線,欲置中華民族於死地!
同年,中國國民政府組織遠征軍入緬抗戰,克欽、果敢、佤邦等邊境同胞積極響應並配合中國遠征軍抗擊日緬聯軍侵略中國。克欽組建的101部隊、佤邦組建」佤民族抗日自衛隊「等都與中國遠征軍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日緬聯軍!
1942年,果敢土司楊文炳率子楊振聲等赴重慶面見國民政府蔣介石總統,表示願意率果敢土、民回歸中國,並把自己的兒子留在重慶做人質,以表明自己堅決抗日及率土、民回歸中國的決心!
果敢土司楊文炳因此被蔣介石總統委任為「果敢抗日自衛隊少將司令」率部配合遠征軍作戰。抗戰期間果敢自衛隊積極參與打擊日緬聯軍,擊斃擊傷日緬聯軍無數。戰後果敢抗日自衛隊在果敢大水塘建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至今仍屹立在大水塘。
1942年12月13日,果敢抗日自衛隊擊斃入侵日軍少佐賀井今一,阻止日緬聯軍入侵果敢,讓果敢人民免遭日緬聯軍蹂躪。72年後的2014年12月13日果敢同盟軍又在同一地區擊斃入侵緬軍少校梭昂覺,既是為果敢民族報仇,也算是對「南京大屠殺72周年」最好的紀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0075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