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據BBC等國外主流媒體報道,著名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師扎哈·哈達德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5歲。
扎哈生前有眾多優秀建築作品,因為設計瞭望京SOHO而被中國人熟知。
SOHO中國CEO張欣也在微博中對扎哈的去世表示哀悼。
在此,我們再次緬懷這位優秀的女性設計師。並來回顧一下她的一生。
扎哈代表作:
1、薩拉戈薩橋(西班牙語:Pabellón Puente),亦稱蓬橋館、橋亭,位於西班牙薩拉戈薩,橫跨埃布羅河,長度為270米,是2008年世界博覽會的三大主題館之一,也是 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設計的代表性建築之一。該橋是西班牙唯一具有室內空間需求的橋樑。
2、歷經5年建設、斥資4840億韓元打造的世界最大規模非標準建築——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首爾DDP)已於3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了。
新建成的首爾DDP建築面積8.6574萬平方米,建築最高高度29米,地下3層、地上4層,由英國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操刀設計。號稱當前世界上最大非標準建築的首爾DDP,主要特點是擁有使人聯想到飛碟的銀色曲面和燈光效果。
此外,首爾DDP採用太陽能供電技術,並使用環保材料以及雨水收集系統,以實現環境親和。
建築採用四萬五千片以上的碳鋁復合金屬板形成外殼,配以高強化玻璃纖維水泥,造就其流轉不停的曲線外型。
在首爾DDP建築設計公布之初,曾有觀點批評扎哈·哈迪德的設計方案與周邊建築風格差異過大。
對此首爾DDP經營團長鄭國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雖然建築師扎哈·哈迪德來自英國,但在首爾DDP的設計理念當中,卻更多融入了對韓國歷史文化因素的選擇,首爾DDP的整體觀感像一座山,對周邊建築和環境形成「包容」的形態。
首爾DDP所處的東大門地區是著名的商業流通中心,以夜間燈火輝煌著稱,首爾DDP在燈光布局和使用上與周邊建築有所區別,採取以柔光和漸變光為主的設計,一方面避免對遊客產生強光刺激,同時營造「生命呼吸」的效果。
扎哈在中國的作品:
1、北京大興機場T1航站樓
由扎哈▪哈迪德與ADP Ingeniérie (ADPI)聯合設計的北京新機場T1航站樓設計方案正式公布。該項目位於北京大興區,根據ADPI的中標方案的設計概念,該項目將會緩解現狀北京首都機場的壓力。
該航站樓最初能每年接待4500萬名乘客,具有適應性強、可持續、多配置操作的特點。通過集成多交通工具換乘中心,讓當地和國家鐵路服務設施直接聯繫,包括高鐵,新大興機場將會成為北京日益增長的交通網絡體系以及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個關鍵樞紐。
2、北京望京SOHO
望京SOHO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與阜安西路交叉路口,占地面積115,392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521,265平方米,望京SOHO辦公面積總計為364,169平方米,項目由3棟集辦公和商業一體的高層建築和三棟低層獨棟商業樓組成,最高一棟高度達200米。2014年建成後,望京SOHO將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市區的第一個引人注目的高層地標建築,成為「首都第一印象建築」。
3、廣州歌劇院
廣州大劇院,宛如兩塊被珠江水沖刷過的靈石,外形奇特,複雜多變,充滿奇思妙想。全球頂級聲學大師哈羅德·馬歇爾博士精心打造了廣州大劇院的聲學系統,使廣州大劇院傳遞出近乎完美的視聽效果。2014年4月被美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今日美國》評為2013年度 「世界十佳歌劇院」。這是亞洲國家的劇院首次入選世界十佳歌劇院,也是廣州大劇院繼日前以第六位躋身英國《每日電訊》評選的「全球最壯麗的劇院」後獲得的又一榮譽。
備受爭議的背後
在30多年的設計生涯中,扎哈的許多方案都因設計理念太過超前、往往要挑戰現有結構、設備和施工等技術的極限,而無法實現,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幾乎沒有實際建成的作品,哈迪德也因此獲得了「紙上建築師」的稱號。有業內人士稱:「扎哈的奇形怪狀和飛揚跋扈的規劃,把城市的格局弄得亂七八糟,我們需要更簡單的設計和整齊的布局。然而哈迪德固執而堅定地認為,奇幻圖畫定會變成現實物體,她從不打算放棄自己的設計風格。她的成功和被質疑總是相伴相生……
有的人喜歡靜止規整,有的人喜歡流動變化,這是品味的不同,無所謂優劣。此外,任何一種創意,當被群體認同之後,都容易陷入事後諸葛亮的覺悟,仿佛前人的成就並無多少玄奧可言,所以繼哈迪德之後,後來者甚至可以把同樣的風格發揮得更好,這都不足為奇。但這些不能動搖哈迪德存在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0000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