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衛還擊戰中的高平戰役,可以說是一場硬戰之中的硬戰,是自從自中東戰爭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和反坦克之戰。我軍非常巧妙地使用了坦克部隊,出其不意的打擊了越軍,使戰前某些軍事家出乎預料。
當我軍在中越邊境集結時,雙方都明白戰火一觸即發,但越方前線指揮官文進勇認為,越南要擔心的是同登到諒山戰區,高平戰區和老街戰區岩洞暗堡成群,各種火力點寥若蜂窩,隱藏在荊棘里的戰壕坑道縱橫交錯,無數工事和火力點上下相連,火力交叉,文進勇認為這套從中國老大哥學來的防禦方法穩如泰山,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穩操勝券」。
越南第一軍區指揮部認為,高平地區北面險要,而東南面東溪一帶,更是敵人不敢進攻之地。因此,高平地區被文進勇視為打消耗戰的最佳之地,他不斷在此地區挑釁,打死打傷中國軍民,目的就是想引解放軍前來進攻。他估計,解放軍必定會從正面北部經朔江4號公路推進,這裡才是坦克部隊能夠發揮的地方,他之所以認為解放軍必定運用坦克部隊,是因為他自信步兵作戰經驗比中國步兵多。
戰術方面,由於東溪一帶接近諒山地區,沒有坦克行進道路,故他部署了大量的以高射機槍為主體的防禦工事群和火力網,在高平北部,在由朔江到重慶的每一條道路上,都挖築了縱深達五到十公里的「反坦克伏擊圈」,由隱蔽的不同性能的武器逐層部署,其中以反坦克武器為重點,近為輕重機槍,遠為平射炮和高射炮組成三炮一組陣地,加上岩洞和山腳各處工事中的衝鋒鎗,他們認為這些交叉火力,都可以打敗美蘇的坦克部隊,更別說是解放軍的坦克了。
解放軍正確估計到,越南軍隊自信具有長久的實戰經驗,加上擁有比中國步兵更先進的武器,故一定具有輕敵之意。要在這易守難攻的岩洞四伏地區戰勝敵人,並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就要在戰略上給敵人布下一個大口袋,敢於把敵人一口吃掉。
我軍主攻部隊從靖西和龍州兩路出發,靖西位於高平地區北面,穿插部隊分為兩路,一路過茶靈後直指高平,吸引敵人增強高平守軍,另一路在高平東面布下一個口袋。
與此同時,攻占通農軍隊另出奇兵,穿插高平西面,阻擊銀山越軍338師。
其中以反兜高平後路的一路重兵最為重要,不但要在被稱為不可能攻打的地區展開進攻,還要經博山等越軍重要據點,這一路兵是完成對346師包圍的東口。
戰術方面:為了減少損失,在高平地區決定投入300輛坦克,用坦克做主戰武器,以坦克上的重炮代替自行火炮,直接攻擊敵人的據守岩洞,用我之所強攻敵之所強,以硬打硬,掩護步兵攻占陣地。
步兵是坦克的後備,緊跟著的是強大的重炮部隊,因為坦克經過的地方,在工兵的修理下,重炮照樣可以直達前沿。這一種戰術方案,是吸取了美軍在越戰中的經驗,當時美軍利用戰機轟炸來抑制埋伏的越軍,而我軍把重型炮火推向陣前,這比空中轟炸更準確和直接。
戰役的過程證明了解放軍的戰前估算完全正確。解放軍如計劃般由越軍想也想不到的地區打進去,在銀山地區的越軍338師發現從道農穿插而下的解放軍部隊,以為我軍是要由3號公路夾擊河內,紛紛掘壕築工事據守,但穿插部隊在占領魁扎後突然攻原平、打沙,直指高平,此時338師才知中計,欲組軍增援346師,但被我穿插部隊一個營的兵力阻擊在銀山外圍,連攻兩天,不得動彈。兩天過後,346師已全軍覆沒。338師害怕又中包圍,不得不縮回銀山。
由東溪的佯攻部隊,以坦克為尖兵,只用三天時間,就過博山攻到高平。此時,正面越軍軍心大亂,紛紛要逃,但在解放軍炮火攻擊下難以動彈。我軍只用一天的時間發起總攻,346師在高平被全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770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