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年產量意外曝光:國人絕對意想不到

自殲-20橫空出世之後,由於官方透露的消息一直比較有限,所以很多分析都是從零散的消息碎片中來判斷出來的。3月1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官網發布了一則消息。報道稱:「近日,河南總公司695廠為中航工業空空飛彈研究院研製的用於某型號四代機新型液壓彈射裝置的4種2D電磁換向閥順利通過了定型評審。」「自2013年以來,通過與空空飛彈研究院的深入合作,695廠的2D電磁換向閥在單機試驗、地面系統試驗、空中掛飛試驗、空中飛行試驗中均穩定可靠,表現出了極高的性能指標與可靠性,得到了供方的充分肯定,年內供貨預計可達200套。」

文章中透露的一些細節還是很有意思的。「某型號四代機」,如果不出現意外的話,基本就是殲-20了。因為據信殲-31可能於今年才能生產出第二架原型機。如果報道中提到的「2D電磁換向閥」是為了殲-31生產的話,那麼顯然沒有必要年內供貨200套。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官網消息

有人不禁要問了,憑什麼說「年內供貨200套」就說明這種產品是給殲-20生產的,而不是給殲-31生產的呢?雖然我們現在無從判斷報道中說的「新型液壓彈射裝置」每套需要多少個「2D電磁換向閥」,但是從報道中可以看出,該部件已經經過了單機試驗、地面系統試驗、空中掛飛和空中飛行試驗。報道中說「年內供貨可達200套」, 注意說的「是供貨」,實際上潛台詞就是說:我們這個零件馬上就開始量產然後給供方。那麼就算一架四代機用50個該電磁換向閥,說明至少可以用於四架飛機。從目前來看,殲-31年內也不應該不至於生產四架,所以認為報道中提到的「某型號四代機」是殲-20就完全符合邏輯的了。既然零部件開始量產,恐怕殲-20量產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吧。這與麼大家普遍推測的殲-20將於今年小批量生產並裝備空軍領先使用也很吻合。

資料圖:殲20戰機彈倉

報道中還有一點值得大家關注。從報道中寫到的「用於某型號四代機新型液壓彈射裝置」和「通過與空空飛彈研究院合作」等細節看。這種2D電磁換向閥顯然是用於四代機空空飛彈的彈射掛架。

空射飛彈的發射方式通常有兩種:其一是導軌點火發射。即飛彈在自身火箭發動機的推動作用下從導軌上發射出去,飛離載機,採用此種發射方式時通常使用導軌式武器掛架/發射架,其二:彈射式發射。即飛彈必須通過液壓彈射裝置彈離載機,此後飛彈在空中完成點火併飛向目標。

2D電磁換向閥就是液壓彈射裝置的一部分,控制液壓閥體內各油口連通或斷開,從而控制液壓執行元件的換向或啟停。是液壓彈射裝置中的關鍵部分。現代隱身戰機為了滿足隱身需求,都採用了內置式彈射機構。把彈射機構藏在武器倉內。發射飛彈時,飛彈艙門打開,彈射系統將飛彈彈射到飛機外部,飛彈被點火。當飛彈發射以後,彈射系統將快速收回到武器倉內,艙門關閉。內置式彈射機構通常以壓縮氣體為動力源,能避免燃氣煙火。所以,內置式彈射機構能有效隱藏飛彈信號特徵,達到隱身目的,同時能使飛機配置更多的武器,使飛機保持良好的氣動外形,從而明顯提高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資料圖:中國殲20戰機

但是,內置彈射機構有一個問題就是可靠性不佳。由於彈射架承受本身和飛彈傳遞的各種載荷,在靜、動和熱載荷的綜合作用下,能否將飛彈按預定的參數正確彈射出去就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內置彈艙中和外掛架上進行武器系統的發射和投放試驗是隱身戰鬥機飛行試驗的最後階段的難點課目之一。為了確保這些武器能安全和有效的投放,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美國軍方組織了4架F-22試驗機進行了近100次武器和外掛載荷分離試驗,包括70次飛彈實彈發射試驗。用以確定F-22A的武器發射包線和外掛載荷投放包線,在這些實驗完成之後,2005年F-22戰鬥機就立即在美軍中開始服役。

資料圖:中國殲20戰機

實際上,中國國內主要戰鬥機的飛彈彈射機構全都採用外掛式,其中114廠,014基地等科研生產單位已經逐步形成了某些型號外掛飛彈彈射裝置的自主設計和生產能力。但殲-20內置彈艙彈射機構國內還是第一次研製。通過報道中提到的,「2D電磁換向閥在單機試驗、地面系統試驗、空中掛飛試驗、空中飛行試驗中均穩定可靠,表現出了極高的性能指標與可靠性,得到了供方的充分肯定」的內容,從側面肯定了殲-20的內置式彈射裝置可靠性已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對於四代機來說,很多時候都是採用超視距攻擊的方式,即在世俱範圍外,雷達鎖定敵方飛機目標後,通過發射彈艙內部的空空飛彈的方式來對敵機進行擊落。如果彈射掛架可靠性出現問題,那麼後果將會十分嚴重。首先可能會造成空空飛彈發射不成功,導致失去攻擊窗口。瞬息萬變的空戰中,貽誤戰機就意味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面臨被敵方戰機發現擊落的風險。其次,可能出現飛彈在艙內殉爆,誤傷載機的事故。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飛彈彈射掛架的高可靠性是發揮空空飛彈威力的基礎。

相信,未來殲-20在飛彈彈射掛架高可靠性的前提下,一定可以在空中發揮PL-12等新一代空空飛彈的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768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