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船重工向媒體發布了「大型海洋浮式結構物」技術研究的重大進展。
這一技術,顧名思義是在海上建設大型浮台,從而在海面上形成巨大的可用地面空間。經過擴展後,可以打造出漫長的「海上長城」結構,甚至巨型的海上機場等軍民兩用基礎設施。
據報道,該技術研究項目已經成為「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百項重大工程之一。
這一技術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或者其它有需要的國家地區瀕海區域,製造陸地「延伸部分」,從而擴大相關海濱設施的規模。
「大型海洋浮式結構物」是一個特有的技術名詞,它與一般的浮台的最大區別是,這種技術的產物尺寸以公里為計量單位。要知道,一個規模較大的機場的跑道也只有幾千米長,而機場是基礎設施之中尺寸較大的一種,因此這一技術足以完成建造「海上城市」的任務。這種技術的產物可以是固定式的浮台體系。也可以是移動式體系,又可分為浮動式、半潛式和潛水式,進一步可細分為系泊與無系泊。
推薦閱讀:美海軍專家驚呼中國最新戰艦突破,美海軍需小心!
更重要的是,這一技術並非製造簡單的、尺寸很大的浮台,它的規模決定了其技術水平與小尺寸浮台相比有著質的區別,必須綜合考慮浮箱結構、防波堤、消波岸、能源供應等各種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技術,考慮海浪、海流、強風、日曬、潮汐、鹽分差、溫差等造成的複雜影響,並需要解決環境保護、災害處置等要求綜合治理技術手段的難題。
「海上長城」將為中國各行各業的潛在用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例如它可以給中國的海上島礁提供更大的使用空間,讓島嶼獲得能夠安排下寬敞的港口、機場、樓宇等設施的地表。也可以用於支持深海資源勘探、開發項目,幾乎能令鑽井平台等措施完全不受風雨影響。以往一些在較小的海島上難以安排的複雜設施也將變得可行,例如發電廠、廢物處理中心等等需要龐大核心與周邊支持體系的設施,將可以被建造在原本很小的島嶼上。
這種「海上長城」因為尺寸與重量很大,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小,例如海浪、強風、地震等對其造成的衝擊,會遠小於較小的浮台結構。同時它保持了浮台易於移動、可拆卸重組、環境影響較小、成本低廉等等優點。
推薦閱讀:最佳艦載戰機之一上演絕唱,攜輝煌戰績謝幕
但是,「海上長城」也帶來了技術挑戰。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家,例如日本,早已提出了相關的構想,並進行了不懈的研究與實踐,但真正出色的成品卻寥寥可數。日本曾經在重要的美軍基地橫須賀周邊進行了超大型浮箱機場結構的試驗,獲得了相當的成功,證明了這一技術能夠提供一個符合軍用飛機起降要求的臨時機場,但因為長期維護、運轉這樣的機場成本太高,完成試驗目的後就拆除了相關結構。
這一技術中產品的巨大尺寸、重量對設計施工造成了許多困難,例如大型結構複雜的彈性力學機理,只有通過繁瑣而複雜的科研與試驗才能掌握。又例如製造一項,要打造出相關產品需要的超大尺寸部件,已經需要在工業製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再比如假如大型結構受到武器攻擊、船舶碰撞等損傷,如何在海上進行複雜的修復工作,也是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
中國在「海上長城」方面的需求並不僅僅停留在試驗、驗證層面,隨著我國對海洋權益的日漸重視,對這一技術的需求已經非常迫切,需要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能夠順利運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實用產品。
中國雖然在「海上長城」方向上起步晚於西方強國,但各個科研機構堅持進行了全面的公關努力,並積極與各大國際科研機構進行了充分合作,從而將自身研究成果迅速提高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平。
我國在2012年起通過關鍵部委的牽頭組織,形成了以中船重工為核心的跨行業、跨領域開發團隊,研究大型浮式結構物關鍵技術。目前取得的技術成果,為打造出規模化、實用化的「海上長城」奠定了技術基礎。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上述相關機構將把已經取得的「海上長城」技術進一步深化發展,在遼闊的海面上打造出真真正正的「海上城市」,為祖國添加一片又一片美麗富饒的「沃土」!
推薦閱讀:美海軍最先進戰艦,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7500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