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奈:中國一武器讓美戰機無處可逃

近年來,中國空軍新型戰機的亮相頻頻引發全球媒體熱議,"但必須指出的是,飛機只是用來搭載武器的平台,沒有精良的武器,再強大的飛機也只是'無牙的病龍'。"英國媒體日前刊登文章稱,深諳此理的中國正努力打造種類繁多的機載武器,從改進型空對空飛彈,針對多目標的空對地飛彈到精確制導炸彈無所不包。
文章稱,在空戰武器中,超視距空空飛彈是絕對的王者。目前,中國自用及外銷的主力產品是閃電-10系列,由洛陽光電技術發展中心(612所)研製,也是該所開發的首款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實際上,這種飛彈是與殲-10、殲-11B戰鬥機配套開發的,早在上世紀末,即殲-10和殲-11B還處於工程階段時,中國空軍就指定612所為它們研製國產超視距空空飛彈,以取代性能及供貨均不可靠的俄制R-77飛彈。
閃電-10飛彈的照片2001年就已開始研發,不過其具體性能參數多由中國航天技術進出口公司在海外展會上發布。外界經常將閃電-10同美國雷神公司研製的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相提並論,稱二者外觀酷似,制導方式也大致相同,但閃電-10更長更重,動力性能比AIM-120稍好。該飛彈最大射程近70公里,由固態燃料火箭推進。閃電-10採用主動雷達制導,飛行途中利用慣性導航,飛行末段則依靠自身攜帶的雷達鎖定目標。去年11月,612所的專家在珠海航展上向《簡氏》記者透露,該飛彈具備"雙模態"尋的功能--既可主動尋的,也可被動尋的。這一消息如屬實,意味著閃電-10的性能比早先估計的更先進。目前,閃電-10家族共有兩個型號--閃電-10和閃電-10A,後者比前者長10厘米,增重19公斤,據稱射程有所提升,但最重要的改進是可靠性提高,且製造成本進一步降低。
中國的雄心絕不止於閃電-10飛彈,去年珠海航展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至少打造了3種新型增程空空飛彈,按時間順序分別是霹靂-12、霹靂-12C、霹靂-12D。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霹靂-21的超遠程空空飛彈尚在研發中。與中遠程空空飛彈相比,中國近程空空飛彈的發展速度就顯得遲緩。
目前,中國戰機使用的多是上世紀80年代水平的產品,無法與歐美同類武器媲美。作為補償,中國至今仍大量進口俄制R-73飛彈,該飛彈雖然有些陳舊,但仍比中國空軍列裝的其他國產近程飛彈有效。根據公開出版物的記載,20世紀80年代,中國從以色列引進了怪蛇-3飛彈,並通過複製發展出國產霹靂-8飛彈,後者擁有推力更強、燃燒時間更長的火箭發動機,尋的器也更靈敏。
殲-10和殲-11B戰機進行戰鬥巡航時都會掛載該飛彈。中國還以霹靂-8為基礎,發展出升級版的霹靂-9飛彈,算是中國最先進的現役近程空空飛彈了。值得注意的是,《簡氏》還報道了中方披露的幾種未來近程空空飛彈,其中一種代號霹靂-10的紅外製導飛彈引起歐美的廣泛關注。
有人認為,該飛彈其實是中國早年參考南非技術研發的霹靂-ASR飛彈的後續型號。有俄羅斯學者分析,中國近程空空飛彈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小型發動機的生產技術,再加上主要研究單位612所精力有限,在開發超視距空空飛彈時過分拉長了戰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