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權即公理'又回來了!"
美國海軍上將、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如是說。
據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網站消息,16日,斯威夫特將軍是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師生們面前做了這樣的感嘆。
在西方文明中,這條膾炙人口的諺語初見於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中,並藉助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的強勢作風,而為中國人所熟知。
只是在今日的演講中,斯威夫特並未明言,信奉"強權即公理"(Might makes right)的,到底是哪個國家。演講中四次提到"強權即公理";在其中,想必斯威夫特將軍應該指的不是美國自己。
此外,斯威夫特還多次言及印度洋-亞太海域的"軍事化"。
值得注意的是,3月5日,美軍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曾駛進南海海域。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直言,南中國海航行自由不等於橫行自由;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以下為斯威夫特演講節譯:
在過去超過70年的日子裡,以此為原則的體系(指二戰後的世界體系,即雅爾達體系)培育了一種高度互聯互通的友鄰關係,在其中完全沒有排他性與等級制的存在。這裡,我們都是域內國家;在印度洋-亞太地區,並沒有什麼局外人,也不存在處於被支配地位的國家。在二戰後,無論其經濟地位、傳統、文化、政體及軍事力量到底如何,所有國家都被賦予了平等發聲的機會。
"某些國家"卻並不這麼認為,這些國家正在試圖"糾正"不平衡的局勢或者以往的"不公"。在這一進程中,這些國家也在放棄以國際法為基礎的世界體系。作為結果,海洋權益正在遭受單邊利益言行的損害。史無前例的是,通過在爭議區域進行挑釁性的海上工程和軍事化,在加上與國際法相衝突的歷史聲索,明顯的感覺就是,在經過了70年的安全與穩定之後,一道"強權即公理"之弧正在重新回到這一區域。這類行為的合法性總是表現為訴諸民族主義的歷史觀。這類行為雖然可以在國內激發愛國主義,然而就國際水域而言,負責任的國家卻不會如此行事。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除了直接的聲索國之外,這些海事爭議也在把更多的國家捲入。正如新加坡外長維文所言:"新加坡並非主權聲索國。然而,由於我們是小國,我們必須緊密依靠一種遵守規則的世界秩序。換言之,我們不能接受一種'強權即公理'的世界。"在我訪問這一地區時,我還很清楚地聽到,許多地區領導人與地緣政治學者所表現出的焦慮情緒。
這種焦慮情緒包含兩大要素。首先,我所提到的破壞性行為,在範圍、規模和速度上都十分地不成比例,尤其是在爭議區域及其周圍。第二,某些地區的海軍、海岸警衛隊及準軍事部隊在意圖方面缺乏透明性。
最令人擔憂的則是,在部分區域發生的、無可爭議的軍事化信號,及其範圍和規模。數十年前,一些軍事哨所僅僅只是能住人而已,但軍事化的種子就是隨著這些哨所而種下。如今,在數千頃土地上蓋起的兵營、深水港、救生通道、高性能雷達、地空飛彈以及海軍航空兵營地,都讓往日的掩體顯得微不足道。
基於上述理由,讓我十分擔憂的,並不只是海盜、走私和其他非法行為對航行自由的干擾;我的擔憂更在於,以一國在國家層面復活"強權即公理"的原則,將會對航行自由產生更大的損害。
在孟加拉國參加印度洋海軍座談會時,我曾指出,倘若設想自己站在馬六甲海峽,向東眺望南海和東海的時候,我在爭議區域恰恰看到的就是,正在升級的海事衝突與透明性的缺乏。
在印度洋-亞太地區,我們會注意到的是,這些海域恰恰就成了不穩定的源頭。簡而言之,通過挑戰現行區域治理模式的方式,也通過廣泛波及國際社會的方式,"強權即公理"已在這些地區生根發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657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