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正在同時研發兩款第四代戰鬥機,其中成飛負責設計的殲20已經開始進行小批量生產。另一款由沈飛研發的殲31戰鬥機在經過珠海航展高調曝光後就基本陷入沉寂。在去年11月的杜拜航展上,中航正式推出了殲31的出口型號FC31的模型。接受媒體採訪的相關負責人表示,FC-31戰機第二架原型機目前正在生產當中,2016年上半年就會投入試飛。
漢和評論報道稱,中航正在爭取中國海軍能夠同意使用殲-31戰鬥機,相關談判可能正在進行當中。出口型FC-31戰機目前正在加緊推銷中,參加杜拜航展正是為了證明中國擁有開發五代機的實力。只要有客戶,試飛將會持續到2019年,2022年進入小批量生產,具備初步作戰能力,2025年能夠全面裝備部隊。
據悉,FC-31機身的復合材料運用將力爭達到30%以上,第二架原型機的發動機將使用中國產品,而非俄制RD-93,未來量產型FC-31也將使用中國發動機。展會上的說明介紹了FC-31的基本數據:長16.8米,翼展11.5米,高4.79米,最大起飛重量25噸,最大速度1.8馬赫,過載-3到9G,最短起飛距離400米。

軍事評論員指出,殲31戰鬥機基本達到了四代戰鬥機所有設計指標,當然在發動機問題沒解決前超音速巡航能力尚無法實現。但是配備中國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內置彈倉的殲31相比三代戰鬥機已經具有相當明顯的空中優勢。如果中國海空軍感興趣,可以與殲20戰鬥機形成合理的輕重搭配。
另外殲31很可能已經存在艦載戰鬥機設計,未來用以替代殲15三代型艦載戰鬥機,裝備中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只是海軍的態度尚不明確,這一點從殲31原型機的數量和試飛頻率就可以看出端倪。而且沈飛向國際市場力推FC31也可以看作是為殲31落選中國海空軍做積極的應對準備。

不過FC31在國際市場的誘惑力似乎並不大,即使是鐵桿盟友巴基斯坦空軍也不太感興趣。巴基斯坦相關負責人表示巴方不打算參與FC-31的研製。之前有消息稱,土耳其四代戰鬥機計劃或邀請中國公司參與,但隨著中土紅旗九飛彈合同波折不斷最終落空,FC31變身土耳其國產四代機的機率也變得很低。
沈飛在殲11系列發展之前,一直在國產殲8戰鬥機上打轉,雖然殲-8II戰鬥機被中國海軍所接受,但是在殲11系列戰鬥機量產後基本就不再有新訂單了。為了不使殲-8II的研發投入浪費,1996年沈飛在殲-8II基礎上開發了航電系統和配彈更加先進的出口型殲-8IIM戰鬥機,以期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
殲-8IIM型飛機配備了功能齊全、性能優異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能對空中多個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和跟蹤,可制導中程攔射飛彈和發射後不管飛彈,實現單目標或雙目標攻擊;並具有精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可制導空對艦飛彈、雷射制導炸彈等多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有效地提高了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殲-8IIM戰鬥機的航電系統在技術水平和性能指標上比同時期的俄制蘇27SK還要出色,而且多功能機載火控系統令殲-8IIM戰鬥機具備了蘇27SK所無法比擬的多用途能力。理論上如此高的性價比出口競爭力優勢會很大,但是最終殲-8IIM沒能走出國門,還不如成飛的殲7M型。想到這些真不得不為殲31的出口捏一把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6345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