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七艘航母竟被嚇住不敢動,原來毛主席讓人這樣打了幾發炮

新的台海危機爆發,美國馬上就作出了強烈的反應,不僅威脅中國說要使用核武器,而且派出100多艘軍艦和七艘航空母艦趕赴台海,展開「保衛金馬」的態勢。台海的空氣霎時間變得驟緊,全世界都好奇的注視著這片海域。

中蘇盟約當時還沒有失效,而且雙方相互支持的條款都是無條件的,――這就是說,蘇聯並不能因為中國是挑釁方,就拒絕向中國提供武力支持。於是,正在因金門問題而與毛澤東鬧矛盾的赫魯雪夫同志不得不向世界表態說:如果美國敢把中國炸回舊石器時代,我們就只好把美國炸回新石器時代。

美國政府的情報系統也真是夠差勁的,這時居然還不知道中蘇之間已經出現了裂縫,也就當然沒有意識到赫魯雪夫那殺氣騰騰的聲明其實只是 LIPSERVICE(空頭支票)。既然信息不完全,再理性的判斷也勢必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如果美國政府還能夠保持理性的話,其反應必然是極度的緊張。

太平洋的另一邊,毛澤東正在興致勃勃地看著他一手導演的這齣歷史大戲;戲中各主角的表情令他開心得要死。更令他開心的是,在這齣名角如雲的偉大歷史劇中,只有他知道這齣戲將在什麼地方結束。若干年後,尼克森(當時正好擔任哀聲嚎的副總統)將當面把毛澤東恭維為一個精通政治技巧的 「大師」,並自稱自己望塵莫及,慚愧慚愧。

尼克森的恭維並不是信口胡說,因為毛澤東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政治和戰爭文化中泡大的傑出領袖,當然深諳政治精髓,完全知道戰爭只是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他早就看出,在美國氣勢洶洶的殉道者長袍底下,其實是一雙篩糠般不住顫抖的軟腳。

於是,毛澤東出乎意料地宣布:暫停炮擊,改為隔日一轟。而且他定下一個規矩,就是在解放軍在實施炮轟前,必須客氣地通知金門島上居民:「各位同胞,沒有長眼睛的炮彈要來了,請你們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以免受傷。這種帶有預報機制的戰爭形式一直持續了二十年,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提前通知避彈,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戰爭呢?對此,我倒是有一種類似的體驗。我是在一座新城長大的。城市建設之初,當然要使用大量的炸藥來開道。於是,那段時間大家都養成了一種習慣:一聽到某種音調的哨音,就得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不多一會便是一聲巨響,然後周圍傳來噼噼啪啪落碎石的聲音。

毛澤東對金門的「打而不取」,逼迫美國出於對「多米諾骨牌理論」的盲目信仰,立即改變了迫使蔣放棄金門等小島的想法,因而避免了兩岸的進一步疏遠和隔離,挫敗了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毛澤東形象地把處於 「打而不取」戰略之下的金馬諸島稱為套住美台的「絞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個譬喻的恰當性。雖然說是「絞索」,蔣老先生卻為自己有幸被吊在這絞索上而感到樂不可支。據說,在大陸方面炮擊金門後,老蔣是全世界第一個為毛澤東拍案叫好的人。老蔣活了八十多年,大概就這一次出自真心地為毛澤東叫過好,真是難得,讓人不得不對他老人家堅持一個中國的信念感到敬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629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