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研發成功為何還造殲16 俄羅斯道破天機

根據目前數據,從2013年5月至2014年年中,沈飛一共生產了10架交付海軍的01批殲15、4架交付空軍某部的殲11BS、6至8架已經交付海軍某部的殲11BH、8架交付海軍另一單位的殲11BSH和8架殲11BH、以及從1611到1614的4架殲16原型機,保守估計其年產量應突破40架。

有J11B了,為啥還搞一個J16?

從氣動外形看,殲16與殲11B並無不同,J11B可以對地攻擊但不是全職的,單座機對地攻擊對飛行員來說任務太重。殲-16殲擊轟炸機掛載重型空地飛彈可以執行更加廣泛的打擊和空中支援任務,等對方的防禦被削弱後,再進行更加廣泛的空中打擊任務。它的最大亮點是機載航空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攻擊性能上,重點提高了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對海對陸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報道說,中國海軍對蘇-30MK2的性能感到非常滿意,因此要求沈飛製造公司生產這種與之相比的多用途戰鬥機,作戰用途主要側重於加強利用中國研製的反艦飛彈精確打擊水面目標。

殲-16殲擊轟炸機

俄航空工業界對中國殲-15、殲-16克隆俄制戰鬥機的問題表示不,直接影響到中國後來進口蘇35戰機,這也和中國航空科研人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表現有關,殲-16是我國在殲-11BS戰鬥機的基礎上由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研製,是我國繼殲-10B之後又一種三代半多用途戰鬥機或稱為「雙重任務」戰鬥機。而中國在四代機殲-20的研發過程中一路暢通,就連國產太行發動機也捷報頻傳,俄羅斯難免醋味很大。

殲-20研發那麼成功為何還要大量造三代機殲16?

殲-20

裝備殲-16就是為了適應新時期的作戰要求,而這些要求恰恰是原有的MKK和MKK2所不具備的,也是飛豹所不具備的。飛豹是古典戰轟,在當前的作戰環境下,飛豹的自身生存能力遠低於殲-16,突破敵對遠程空情監視體系的能力也不及殲-16。而且,從世界戰鬥機的發展潮流來看,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靈活性更好,對地、對空打擊能力更強,因此在11系列基礎上發展的殲-16更受青睞。

雖然殲-16是在殲-11的基礎上進行改型設計,同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航裝備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相比,殲-16大量採用了F-22、殲-20等第四代戰機標配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主動電子干擾和綜合電子戰系統,說明該機有著較高的航電水平,與國外四代機的標準相差無幾。

在先進的雷達與電子設備支持下,殲-16可以使用新一代國產先進武器彈藥。有觀察員指出,殲-16翼尖掛架的尺寸較小,很可能掛載最新國產格鬥飛彈霹靂-10。

殲-16採用「太行」發動機,其涵道比更大,更省油,有利於提高作戰半徑。殲-16不僅承襲了蘇式戰機機動性強大的特點,而且經過了航電系統的全面升級後,該機將具備掛載國產武器的能力,成為一款更加中國化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殲-16

在東亞,韓國F-15K和日本F-15J戰鬥機長期處於一統東亞天空無人能敵的局面。我國裝備的蘇-30系列戰鬥機目前仍是我國防空的主力,一線部隊急需具備強大作戰性能的國產第三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我國在專業電子戰飛機方面現在才剛剛起步,殲20批量服役近在眼前但畢竟還需時日,即使今年能夠少量服役,中國仍需大量建造殲-16,中國需要大量先進的三代機和研發四代機一樣迫切。

日本F-15J戰鬥機

隨著我國的國力增強,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我們必然要更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主張,最終阻止局勢進一步升級的,不是外交官們在會議室里的唇槍舌劍,不是中國媒體的憤怒喊話,更不是美國大發慈悲,武器裝備才是那個扮演「不可忽視的實力」的角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592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