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為何對華感激涕零跪求,中國巨資購百架蘇35

近日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已完成更新出口版本的雪豹-E機載雷達的製造,這種雷達將提供在中國即將裝備的蘇-35戰鬥機上。 俄方稱這次雪豹-E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改進已經完成,新的雪豹雷達提供了精確坐標測量,可以探測任何在地面、空中、水面的目標,在任何天氣條件下的干擾的情況。中國和俄羅斯在2015年簽訂了供貨合同:24架蘇- 35多功能戰鬥機。

中國為何採購蘇-35戰鬥機?

中國採購蘇-35的真正原因,一直是外界討論不休的議題。-般相信,最重要的因素是取得AL-41的相關技術。AL-41發動機除了推動Su-35之外,也是izdeliye 30發動機服役前用來推動第五代戰機:T-50的動力。然而,中國不但現役的三代機(中國分法)主要還 是用AL-31發動機,連四代機殲-20發動機還是用AL-31發動機試飛。國產的渦扇-10發動機不但不能大量服役,其性能也已經漸漸落伍,中國很可能想要藉此採購AL-41的機會加以仿製。

蘇-35研發的另一項重點是雪豹式被動陣列雷達,但中國已經在殲-10與蘇-27上進行主動陣列雷達的實驗,對這種上一代的科技還會有興趣嗎?的確,主動陣列天線在先天上就會比被動陣列天線有更高的功率與波束控制能力。但雷達天線其實像一個多工運算的CPU一樣,只是提供一個平台,在上面要執行為任務撰寫的軟體,才能發揮真正的功能。

例如美國的主動陣列雷達除了對空/對地搜索外,還有超寬頻資料傳輸與電子攻擊功能 ,都需要花相當心力開發對應的軟體。而中國在戰機上安裝主動陣列天線不代表其已完成軟體的開發,其中的落差可能就有從雪豹雷達借鏡之處。

這筆23億美金的交易,不可能只是中國對俄國軍火業的施捨。雖然這代表中國利用外購來彌補現有戰力的缺口,但也代表自主國防工業確實在某些方面與俄國水準存在落差。俄方一直希望中國投入巨資購買百架蘇35戰鬥機!就算買百架也不要緊,我們通過購買學習,超過俄羅斯不是難事。

中國購買戰機讓俄看到希望!

蘇-27家族進入中國空軍超過20年,一系列衍生產品雖然外觀上仍有蘇霍伊系列的影子,內部機件和性能已經有了徹底的變化。從"山寨"起步,發展出自己的裝備家族,算是一種跳躍式追趕吧。

這次中國購買24架的採購量也很能說明問題。中國購買的24架蘇-35戰機均可獨立成建製作戰,但規模又不足以影響現有裝備體系。這應該是在補充己方戰力不足,滿足俄方批量銷售需求,以及將技術借鑑和過中國作為一個國防工業大國,成批量引進俄制裝備,對提升俄軍工企業的持續研發能力和盈利肯定大有幫助。

同為世界軍售大國的中國出巨資購買俄制裝備,尤其是購買一批雖然性能較先進,卻長期乏人問津的新型裝備,不僅讓俄國內軍工企業倍感欣慰,同時也可能在 國際市場上帶動一些仍在觀望的國家向俄制裝備傾斜,甚至有俄羅斯專家稱中國引進俄制戰機讓俄軍工企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587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