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航空工業歷史上,從未有哪一款戰鬥機、運輸機的發動機有過如此之高的期待,也從未有哪一款發動機設計定型近10年來依舊爭議不斷。如今的它裝備數量已達490台以上,仍舊在歷練中不斷成熟著。隨著近日太行-B渦扇發動機成功試車,太行發動機又再次走入我們眼帘。
而中國渦扇發動機的研製長期都是跟著配套戰鬥機、運輸機的型號一同 研發的,太行渦扇發動機也不例外。1987年,它作為剛剛在1985年開始研製的殲10戰鬥機配套動力正式立項,其正式型號被稱作FWS-10,後來隨著研製工作 的深入,型號技術狀態改變後正式裝備部隊的型號是FWS-10A,後來隨著中國仿製蘇-27戰鬥機,該型發動機一直被殲11系列戰鬥沿用。那麼裝有太行發動機都有哪些主力戰機呢?
殲11初嘗「禁果」
殲-11戰機是中國對引進的蘇-27戰機進行國產化工程中的第一步產品,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在中俄簽署生產200架蘇-27戰鬥機的協議後,瀋陽飛機公司從1998年至2006年組裝了5批共105架殲-11戰鬥機。
殲-11B戰機的飛行性能基本和殲-11戰機相同,但由於航電設備減重明顯,大規模使用復合材料也有助於控制重量,加上電子對抗設備內置不需要額外掛載電子戰吊艙,使得首批殲-11B戰機在垂直機動性上還要略優於殲-11戰機。不過因為當時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尚未成熟,因此早期生產的殲-11B戰機仍然使用俄制AL-31F發動機。
殲-11B戰機立項後,其雙座型殲-11BS戰機也隨之立項。殲-11BS戰機在殲-11B戰機的基礎是進行了兩項重大改進。其一是使用了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其二是從原型機開始就使用國產的太行渦扇發動機。據外國媒體稱,目前,中國各型號戰鬥機配裝太行發動機的狀態如下:目前殲-11B戰鬥機全部殲-11B都使用國產太行發動機。殲-11BS雙座版從原型機機開始,全部都使用太行發動機。
正式大規模服役
從目前太行發動機和戰鬥機的生產情況看,中國空軍將很快裝備1個殲-16團和殲-10太行版,太行發動機生產數量將達到490台,未來年均生產100台,可以說已經形成了大規模生產的規模,而隨著中國殲-11系列的型號發展逐漸深入,不僅殲-15S,雙座多用途型殲-16、先進空優型殲-11D都呼喚更大推力的太行改進型發動機。通過引入單晶葉片、合金粉末渦輪盤等先進航發材料和技術,性能接近俄羅斯AL-31系列的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正在試飛中,未來將在殲-20隱身戰鬥機上進行應用。
中國國產太行發動機走過的這些波折,也將是為渦扇-15矢量發動機研製中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而中國不惜用幾乎整個第三代國產重型戰鬥機家族鑄造太行發動機的決心,也說明中國對國產航發的堅持與信念依舊沒有動搖過。這也擊碎了很多俄羅斯媒體當初的言論:都認為中國造不好太行發動機。隨著太行發動機第二條生產線的展開,中國將再一次擊碎這個謊言。中國將年產千台太行發動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