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各國都在爭相發展空間軍事防備能力,小編為大家進行了2016世界前十轟炸機排行。
第一名:B-2A「幽靈」。
B-2A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隱身戰略轟炸機,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利用於優異的隱身性能,從高空或低空突破敵方的防空系統,對戰略目標實施核轟炸或常規轟炸。
第二名:B-1B「槍騎兵」。
B-1B是美國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研製的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多用途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戰略突防轟炸、常規轟炸、海上巡邏等任務,也可作為巡航飛彈載機使用。機身內共有3個武器艙。
第三名:「逆火」。
逆火是前蘇聯的第一種航程較遠的超音速轟炸機,可以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如果經空中加油,還可以直接對美國本土目標進行攻擊。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具有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生存能力大大高於前蘇聯以往的轟炸機,並且具有核打擊、常規攻擊以及反艦能力,最大武器載荷24000千克。
第四名:B-52G/H「同溫層堡壘」。
美國空軍研製的亞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機翼下吊裝了8台發動機,主要用於遠程常規轟炸和核轟炸。在彈艙內和翼下可掛27.2噸常規炸彈和核彈;G型可帶12枚AGM-86巡航飛彈,8枚AGM-69近距攻擊飛彈,H型還裝有一門20毫米六管炮。在彈艙內和翼下可掛27.2噸常規炸彈和核彈。
第五名:「海盜旗」(B1ackjack)
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僅能以亞音速、低空突防進行攻擊,而且可以在高空、超音速的情況下作戰。攜帶巡航飛彈和近距攻擊飛彈時,能夠對預先確定坐標的目標進行核打擊,在今後裝備了高精度常規精確制導炸彈後可以攻擊機動目標或戰術目標。
第六名:「熊」。
前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為蘇聯空軍研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具有穿越北極攻擊美國本土的遠程轟炸能力。熊是一種四發渦輪螺旋槳式亞音速轟炸機。採用圓形截面的細長機身,大展弦比後掠機翼和單垂尾的總體布局。機身彈艙內可載15~25噸常規炸彈,也可裝載水雷、魚雷、遙控炸彈和核彈等。最大載彈量25000千克。
第七名:「獾」
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的高亞音速雙發中程轟炸機。「獾」採用細長流線型機身,後掠機翼,平尾和垂尾都有較大後掠角。有許多改型,但各型外形基本相同,僅僅設備不同或局部外形有些修改。其主要型別有:戰略轟炸基本型,帶核彈和常規炸彈,乘員7名,機頭下有小型雷達罩。
第八名:FB-111。
FB-111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F-111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變後掠翼中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FB-111在F-111的基礎上加長了翼展,並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改裝機載設備。FB-111可用於常規和核轟炸,以高空高速和低空高速突防,對目標進行核轟炸或發射近距攻擊飛彈,主要機載設備包括MKII-B導航/轟炸系統,武器投放計算機,攻擊雷達,APQ-128地形跟蹤雷達和雷達高度表等。可攜帶GBU-15雷射制導炸彈和「不死鳥」空空飛彈,也可攜帶常規炸彈,或6枚69A型近距攻擊核彈頭飛彈,或5000千克核彈。
第九名:「眼罩」。
這是俄國的一種服役的超音速轟炸機,該機有效載荷是26500磅,或者是一枚AS-4飛彈對地面或海上目標實施攻擊。其後續機型就是「逆火」轟炸機。
第十名:英國「坎培拉」轟炸機。
「坎培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第一種雙發輕型多用途高亞音速噴氣轟炸機,設計始於1945年,原型機試飛於1949年5月13日,1951年1月開始服役。1955年8月29日,一架坎培拉飛機創造了20079米升限世界記錄;1957年,又一架改型機刷新了上述記錄,達到21336米。
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以及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同時還要域外超級大國的島鏈軍事圍堵,空防壓力可謂是世界之最。中國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目前中國轟炸機扔以轟-6為主,對於轟炸機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在世界十大榜單中看到中國製造的身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