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軍發聲:統一台灣這一仗恐怕非打不可

著力經營東海--西太平洋主要戰略方向

在台海做好戰略戰役進攻準備,加強對"台獨"勢力的軍事壓力。台海從軍事地理上看,似人之肩背,一頭挑著南海,一頭挑著東北亞。台灣島又是第一島鏈中最靠近大陸的,台灣海峽只有110-170千米寬,是島鏈的薄弱環節。

東北亞和南海的命門是台海,解決東北亞和南海問題的鑰匙也是台海。同時台灣也是我大陸通向廣闊太平洋的大門,台灣統一於中國,中國通向世界的大門就完全打開了。

台灣從政治上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屬於"一個中國",國內發生戰事,外國無緣插手。台灣從中華民族復興的地位上看,如果沒有實現一個統一的中國,中華民族就難稱崛起。

台灣從軍事力量上看,相對我處於絕對劣勢,只要我下決心解放台灣,付出的必要代價是可以承受的。台灣至今沒有分裂出去,主要是"台獨"勢力和島內日益擴大的綠營民眾懼怕我《反分裂國家法》和支撐該法的軍事力量。

他們在我壓力下,恐怕更想走的是一條"和平獨立"的道路。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社會主體,"去中國化"的惡果會更加明顯地突出出來。不經過戰爭就想統一國家或分裂國家,在世界歷史上是很少的。

統一台灣的這一仗恐怕非打不可,大打還是小打,登陸還是封鎖,文攻為主還是武鬥為主,則另當別論。到2020年前我對台形成決戰決勝能力,也就是蔡英文民進黨這一屆"台獨"政府執政的最後一年。

這四、五年台海局勢將是"地動山搖"的,各種情況和局面我們都要預計到。

作為主要戰略方向的東部戰區,海空軍要頻繁地穿越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到台東海域活動,在一定時間內海空軍兵力在火箭軍火力支援下,在台東海域形成對外對內正面。

對台中央山脈以東背我方向的軍事基地、港口、機場形成實際打擊和封鎖能力,同時形成對基隆東北航線和高雄西南航線的海運封鎖能力。

陸軍要發展和裝備遠戰兵器和登陸裝備,全面形成對台島全島、主要是中央山脈以西向我當面的火力覆蓋能力和立體登陸能力。

為了震懾台島,占據攻台有利陣地,要具備以精幹合成兵力,用最小的代價,奪占並保守澎湖列島和東引島、綠島、蘭嶼等台灣離島的能力,攻台前就把鋼針扎在其命脈處。

現在就要對島內展開法律戰、輿論戰和心理戰,使《反分裂國家法》在島內落地生根。支持島內主張"一個中國"的健康力量。

要把統一工作具體做到台軍每一個官兵心中,讓他們明白為了分裂祖國而戰,將死無葬身之地。現代戰爭打的是承受力,戰爭雙方誰先承受不住,誰就敗下陣來。

對台作戰重要的是教育我大陸人民,動員大陸人民,要有承受戰爭代價的承受力。習馬會上馬英九還糾纏於我飛彈瞄準台灣。

前不久伊斯蘭國把台灣作為威脅目標,引起島內上下一片慌亂,這些都可見島內政權和民眾承受力之差。既然怕"打",不妨就打一打。

說起來,對於台灣會在何時回歸一事,大家可謂是各有各的看法,悲觀者有之,樂觀者亦有之。

而我,毫無疑問是後者。

在我個人看來,2016將是台灣回歸最為關鍵的一年,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習大大任期內能否讓台灣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今年至關重要。

至於我為何會這麼說,原因亦不複雜。

首先,武統台灣的選項已經被激活,而如果咱們大陸選擇武統,那麼以兩岸當下的軍事實力對比,拿下台灣絕對是一件大機率事件。

如此一來,台灣回歸自然很快就能實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527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