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無疑是現在世界上編隊規模最大的一隻海上作戰群,包含一艘十萬噸級別的航空母艦,4艘萬噸左右的水面巡洋艦或者驅逐艦,還會有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在附近為其保駕護航,有些時候還需要多艘補給艦來進行伴隨式補給。這等於給航空母艦打造了從天到海至少三層的防禦體系,可謂密不透風。但是就是這樣看似密不透風的防禦網,實際上存在的天大的漏洞,以致於曾經多次被人貼近偵察甚至是被模擬攻擊,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最早美國人發現自己的航母戰鬥群不再萬能是在和蘇聯的水下艦隊的貓鼠遊戲中。蘇聯潛艇經常可以輕鬆穿過美軍的反潛攔截網進入到很近的距離對美方航母進行拍照,而美軍航母並沒有察覺。所以美軍艦載機的反潛力量一直當個重頭戲在發展,尤其是裝備了S-3北歐海盜固定翼反潛機,這是一種可以媲美P-3C的艦載固定翼反潛機。不過隨著冷戰結束,美國人肢解了蘇聯時代水下艦隊後感覺高枕無憂,所以也把S-3反潛機退役了。隨後就經常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就被各種不明水下目標盯上。
通常反潛多數都是現有艦載聲吶或者擔任前置警戒任務的攻擊核潛艇來發現,只有發現可疑目標後,才會出動艦載直升機按照規定搜索動作和隊形對可疑區域進行追蹤。這也就意味著攻擊的潛艇至少有2次機會,1.繞過警戒力量,從側翼直接插向航母戰鬥群。想讓潛艇追航母,那可是痴心妄想了。尤其是只有AIP動力的常規動力潛艇,基本這種可能性為0,航母戰鬥群就算不起飛艦載機,也有18節的編隊速度,AIP動力只有8節!2.守株待兔算好航線等著航母戰鬥群從你頭頂過去你再上浮攻擊,雖然聽起來像撞大運,不過在水道周邊這種戰術屢試不爽。
日本的常規動力潛艇就經常使用第二種戰術在演習中狩獵美軍潛艇,而法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曾經創造過使用第一種戰術直接滲透到航母戰鬥群中,一口氣擊沉了半條航母編隊,當然也是演習。不過法國人的攻擊潛艇瀕臨退役,所以只剩下日本的「親潮」「蒼龍」陪美國人練兵,不過多數情況都是屢試不爽,一打一中,這讓美國人非常撓頭。
有美國航母艦長在被日本潛艇「擊沉」後曾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抱怨:自己就像個巨人一樣去抓小螞蟻,根本無處下手。這隻曾經擊沉過美國航空母艦的舊日本海軍,現在又回來了!我們竟然不是被中國人擊沉,是被這個稱為「盟友」的人首先擊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