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有很多熱血網友見到美國的軍艦和艦隊開到了我南海的家門口,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心裡很不是個嗞味,不少人叫喊對美開打,想要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慨。我也贊同,但仔細一想,問題很不簡單。
我說同志,我也想打一個衝鋒,將美國的航母特混艦隊給一下消滅掉,也想隨便找個藉口收拾美國人。但是,事情並不是那樣的簡單,美國海軍必競不是陸軍,而陸軍我們是老大,想在陸地任何地方打都可以,我國的陸軍對此毫不含糊。可是,在海上作戰,要使用海軍打是要前後考慮的,因為海軍作戰不像陸地那樣,可以得到及時地後期保障與補充,技術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場的主動權。
當年,日本的海軍聯合艦隊比我們現在要強得多,但當日本與美國艦隊開戰後,日本的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曾後悔不也,因為他曾留學美國,他深知美國巨大的工業潛能,一旦在短時間內達不成消滅美國艦隊的目的,一旦美國的工業製造能力被喚醒,日本這個靠資源輸入的島國是支撐不了多久的。結果後來短短几年下來,美國的軍工製造了近百艘的航空母艦,很快控制了海上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日本很快就敗下陣來。
我們在海上作戰不是打越南人哪樣的情況,美國人實行的是聯盟戰略,在海上並非它一個國家行動,它要拉上日本、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韓國甚至馬來西亞、印度等國,我們是單槍匹馬,況且,我海軍相對美國的實力仍然處於絕對的下風,(美國現在有大型航母十艘,我們才只有一艘,而且噸位小得多),我們不能腦袋一熱,說干就干,要想後果,後果不樂觀,我們不會打。
俗話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們可能的確需要三至五年時間,才能在東亞和東南亞充實足夠的海軍實力,那時,我國在南沙群島的各個島礁建設工程都圓滿結束,軍事部署也全部到位,可能三艘航母也建成,殲二0大量服役,制空權有了充分保障,這時,說要開仗,我們怎麼打都能掌握主動權了。當前,中央考慮的事情很多,並不想在南海打仗(美國其實也不想真正地開戰,它的目的是要打亂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它想拖住快速崛起的中國,它要開打,只怕它哪個極度赤字的政府經濟支撐不下去)。所以,只要不是萬不得也,我們發展和壯大經濟的大局仍然不會動搖,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是趨勢。中央站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最高點,他們不比我們了解全局?不比我們更清楚世界上的事情?如果能打,能夠不費力氣地戰勝敵人,我海軍也絕不是吃醋的 。
海上作戰與陸地作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何況,美國是一個基於技術和前瞻戰略作戰的國家,它如果通過戰鬥覺得對手的確厲害,它就不打了,它就以談判結束戰爭,它決不做虧本的買賣,韓戰就是如此。在陸地上作戰,它從沒遇到過它打不贏的對手,但在朝鮮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對上了,志願軍用低劣的裝備和利用坑道戰術戰勝了美國人,它覺得戰勝不了志願軍,它就不打了。麥克阿瑟對付不了志願軍,想使用原子彈,但被美國總統給撤職了。因為打核戰,這就打大了,蘇聯就會參與進來,成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因為它當時的戰略重心不是在東亞,而是在西歐。在海上,目前美國是老大。
當年,前蘇聯想把中程飛彈布置在古巴以威脅美國,結果美國人派太平洋艦隊硬是逼迫前蘇聯撤走了飛彈,蘇聯也不是心甘情願的,因為它面對強大的美國艦隊,它沒辦法,只好撤退,弄得赫魯雪夫下不了台。為此,有些事情,不能想當然,要全面地看問題,要從全局看問題。
美國人是很狡猾的,是純粹的利己主義者,它用得上的人或國家它就說好話,甚至給大錢,給援助。它對於用不上的人或國家,甚至對它有所威脅的人或國家,它馬上就反目成仇。當年,它需要我們對付前蘇聯時,對於它完全不能接受的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它也完全地接受了。可前蘇聯一垮台,它的對手沒有了,它馬上就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它當年同越南打了十年的戰爭,在越南死了幾萬人,結果灰溜溜地從越南撤軍了。
現在,為了對付中國, 它又設法去拉攏越南,化敵為友。這就是美國人的處世哲學,沒有多少信議可言。我們要和平崛起,就不能隨意給美國人以機會,我們不但要軍事崛起,更要經濟崛起,只有在這兩個方面的崛起,美國人才能只好屈居下風。這樣,我們就需要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能不打仗就暫時不打,如果萬不得也,非打不可,不打則也,打則必勝!打則和平諾干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485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