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無核武 前車之鑑令金正恩不敢妄動

圖為金正恩視察KN08飛彈製造工廠,圖中圓球疑為核彈頭結構,但寒酸的廠房與原始的設備都顯示朝鮮距真正掌握實戰核力量的差距,不止十萬八千里。(資料圖)

鳳凰軍事 鳳凰軍評 3月9日

核武、飛彈、制裁,這些詞已成為今日朝鮮的代名詞。在不少人心中,朝鮮已然成為一個窮兵黷武手握核武的國家,而金正恩則是一個充滿青春躁動的80後領導人。但實際上只要我們剝離美國別有用心的輿論誤導,回歸真實歷史就會發現,朝鮮實際上並無核武器,歷史上的前車之鑑也令金正恩絕不敢輕舉妄動。

朝鮮飛彈核武雙瘸腿 實戰價值為零

金正恩身後的圖版上隱約顯現了朝鮮核飛彈的技術結構,但朝鮮飛彈因試射階段缺失而使可靠性普遍低下,其實戰價值實際相當有限,更妄談配備核彈頭了。(資料圖)

提到朝鮮的核武器,不少人都認為這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細想起來卻並非如此。時至今日,朝鮮共進行了4次核試驗,其中最近的1次核試驗被宣稱是氫彈試驗。但這4次核試驗無一例外的選擇地下核試驗方式。稍有核武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地下核試驗對核武驗證早期的數據收集及樣本回收都相當不利,通常僅作為成熟核武器的一種極端狀態威力驗證。但朝鮮在本國資源有限,國際上急需核武器立威的情況下,始終選擇地下核試驗方式,這種反常情況僅以領土狹小是難以解釋的。不僅如此,只要用朝鮮對照一下已擁核的巴基斯坦與正謀求擁核的伊朗就會發現,朝鮮在離心機等核心建設與投入上,差距是巨大的。因此最可能的解釋就是朝鮮從未掌握核武技術,而是僅以地下大當量常規爆炸來冒充核試驗。

即使朝鮮已擁有核武器,但其現有核武形態,也僅與砸在日本頭上的「小男孩」與「胖子」類似,而現在朝鮮顯然沒有類似B29那樣的大型轟炸機。而從美韓一貫渲染的朝鮮飛彈來看,儘管其最新KN08飛彈已在傳說中擁有了超過10000千米的射程,但目前朝鮮裝備數量最大,性能最可靠的飛彈,卻仍是射程2000千米左右的「蘆洞」系列飛彈,而要在這款脫胎於陳舊「飛毛腿」的飛彈上整合核武器,其中的技術難度,無疑是朝鮮難以勝任的。不僅是飛彈,將「炸彈型」核武轉變為「彈頭型」核武並與合適的飛彈平台進行整合,則是獲得實戰型核力量的另一關鍵技術節點。那麼用我們頭腦中的常識而非衝動想一想,朝鮮有能力在僅進行了4次不靠譜核試驗的同時,就已完成了核武小型化與彈頭化的研發麼?

美為賴在亞太造謠言 渲染朝鮮威脅

圖為2月27日在朝鮮新型反坦克飛彈試射中被擊毀的「天馬虎」坦克,該型坦克脫胎於蘇制T62坦克,裝甲防禦與朝最新的「風暴虎」類似,如此輕易的被反坦克飛彈擊毀,不知朝鮮是為了顯現本國反坦克飛彈威力強大,還是本國坦克防禦能力低下。(鳳凰軍事)

既然朝鮮核武不靠譜,那麼在外界看來已近癲狂的金正恩是否會憑藉手中「強大」的常規力量在朝鮮半島上首先發難呢?答案是否定的。眾所周知,中國人熟知的抗美援朝實際上是韓戰的後半段,前半段則是金日成率領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將韓軍擊退至釜山,最終卻因美軍仁川登陸而被迫退至北方,並被壓縮在中朝邊境鴨綠江沿線狹小地帶,隨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昔日脫胎朝鮮偽軍警的韓軍在訓練、裝備上遠遜人民軍,但在美軍支持下仍能在釜山一隅頑抗,而美軍登陸後,人民軍則只能依附志願軍作戰,再未獨立行動。那麼今天面對裝備、訓練遠超朝鮮的韓軍,以及在韓國枕戈待旦的半個世紀的駐韓美軍,朝鮮又怎麼會僅憑人數優勢,憑藉劣勢裝備對美韓聯軍首先發難呢?

縱觀美國對朝的5027、5026與5030作戰計劃,它們設想的作戰模式都是由朝鮮挑起戰爭,美韓聯軍再對朝鮮進行反擊。這種防守反擊應對全攻的模式,實際上是美國在權衡自身及本陣營力量、朝鮮與其背後的中俄力量後作出的理智選擇。因此只要朝鮮不先動手,朝鮮半島上就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但美國為了凸顯其地區作用,為其遏制中俄,尤其是現階段重返亞太戰略服務,就需要通過渲染朝鮮威脅,刺激朝鮮展現強硬來營造朝鮮即將動手的假象。而罔顧基本科學規律,將朝鮮渲染成有核國家,並製造朝鮮「飛彈威脅論」,凸顯朝鮮飛彈威脅,實際上都是美國營造「朝鮮威脅論」的主要手段,這種手法對於已對「中國威脅論」見怪不怪的我們而言,早已不應陌生。

有不少人認為,今天的朝鮮已脫離了中國的控制。但對於中國而言,只要朝鮮沒有脫離控制控制的技術,僅有脫離控制的態度不僅是完全能接受的,甚至可以與朝鮮唱唱雙簧。無論是金正恩還是朝鮮,或許他們不聰明,但他們絕對不愚蠢,歷史的經驗教訓是足以讓他們認清自己的斤秤與中國的意義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481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