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曙光初照的密林山麓,一行陣地勘察的「先行者」,正背負沉重儀器,時而艱難攀爬,時而選點觀測。當他們登上山頂時,凝眸眺望飽滿的山形和堅硬的花崗岩,領隊的潘越峰不禁感嘆:「真乃夢中尋找的銅山金穴!」
潘越峰,是火箭軍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飛彈技術專家,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師,先後主持完成勘察設計和科研任務百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優秀勘察設計銀獎1項,榮立二、三等功各1次。
中國火箭軍
一次,潘越峰帶領人馬專程為「龍宮」選址。之前,他們曾拜訪過數十座大山,最終才找到了一座自然條件優越的山體。之後,他又帶人多次詳細踏勘,描繪了陣地建設略圖。
然而,興奮之餘一件事又令潘越峰躊躇。那天,他看見老鄉家的房牆上有幾道陳舊的裂縫,問其原由?老鄉說地震。這裡是地震多發區?他在腦海里畫了一個大問號。
地質勘察隊
他馬上將擔憂與隨行的地質專家交流。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起身來到縣地震局,調取地質資料,發現這裡不僅有過地震與破壞記錄,還存在數條斷裂帶,儘管一般地震對地下工程的危害有限,但「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必須慎之又慎。
討論時,多數同志認為理想的點位來之不易,而且作了前期準備,可以把地震因素融入加固設計中。然而,國之安危豈敢輕易定奪。潘越峰深入走訪,在大比例地質圖上,發現還有一條暗藏的斷裂帶橫穿點位。這意味此地有強震可能,堅固工事也難免受損。最後潘越峰向上級作了彙報,提出另選點位,首長採納了他的意見。數年後,這裡果然發生強震,造成水淹路斷、山體崩塌、房屋傾倒。
大山腹地,一項國防工程緊張推進,潘越峰作為設計總負責人,經常戴著安全帽,穿行在掘進現場。那天,他突然發現多個通道中出現噴層開裂和剝落,掌子面也有小塊岩石「噼啪噼啪」蹦出,這是以往施工中從未有過的現象。
使命責任在肩,潘越峰不敢小覷。分析時,潘越峰說:「病害主要緣於特殊地貌和複雜結構,開掘打破原有介質平衡,使山體蓄積的巨大能量迅速釋放。因此,必須標本兼治,疏抗結合。」
潘越峰還會同部隊優化點位,調整孔深,優化藥量,使每一次爆破都恰到好處。同時,他帶人在數十個斷面埋設數百個傳感器,開展超前地質預報、變形受力和測量分析,成為安全監控的靈通耳目。
地址勘探
置身險境,潘越峰的擔當更多體現在受命於危難之際。一次,施工山體遭受百年一遇洪澇災害,巨大泥石流像狂野的「奔牛群」排山倒海壓下來,坑道出現了罕見的漏斗式塌方,工程面臨報廢危險!
災難面前,潘越峰信念如鐵,指導部隊截水引流、噴漿護壁、築牆止涌,控制「奔牛群」深度入侵,接著採用「注漿法」,迅速凝固了破碎岩石。他還創新實施「分步開挖、弱爆短進和快噴強護」等技術,重新擴展了洞府。經過數十天的搏擊廝殺,終於馴服「奔牛群」,把即將報廢的坑道搶救過來,以優質項目通過驗交,施工部隊稱讚他妙手回春!
早已是專業領域的「定盤星」「壓艙石」,但潘越峰沒有被浮雲遮住眼,他的目光始終緊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波詭雲譎。
中國火箭軍
一次,某新型高強結構防護研究歷經2年多攻堅完成預研,成果得到業界高度肯定,協作單位也希望儘快結題。但平日氣場安穩平靜的潘越峰,這時卻異常執拗。他說:「信息化條件下,高速精導武器侵徹破壞強度將數倍增長,要贏得先機,必須挑戰極限,開展多倍音速侵徹試驗,應對打擊速度的飛速發展。」
那時,少有高速複雜的試驗環境,他到處奔波尋求合作,通過百轉千回的不同藥量的縮比碰撞,獲取了一系列關鍵參數,開創性解決了工程結構抗大衝擊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成果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國防工程的抗侵爆能力,折桂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火箭軍打靶畫面公開:美俄看後膽戰心驚
火箭軍某飛彈基地近日拉動部隊赴戈壁大漠、南方密林演練雙區作戰,多發飛彈多點位協同發射,打響了火箭軍新年開訓第一仗。
演練一開始,飛彈作戰集團就頻頻向飛彈旅下達特情處置科目。正在南方密林中機動的發射梯隊,接到空襲警報後,迅速利用有利地形進行隱蔽偽裝。當敵機遠離作戰區後,發射分隊繼續向發射陣地機動。
央視截圖:火箭軍多發飛彈多點位發射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在戈壁大漠,另一支飛彈旅,面對不良天候和信息化「藍軍」高技術襲擾,隱蔽實施作戰準備。
在火箭軍中,在同一波次火力打擊時,使用多組發射陣地對同一目標實施打擊,稱為協同火力突擊。飛彈作戰集團向各飛彈旅下達執行第一波次火力突擊作戰命令後,一直處於南方密林的飛彈旅採用所有發射架高狀態待機的方式,實施火力設伏,另一支飛彈旅位於戈壁大漠中各點位的發射單元,完成起豎飛彈、參數計算、瞄準目標。
一聲令下,戈壁灘上響起驚雷,多發飛彈在各點位相繼騰空,精準命中同一目標。
央視截圖:火箭軍多發飛彈多點位發射
火箭軍某飛彈旅旅長張赫接受採訪稱:「這是更名為火箭軍後,我旅首次實彈發射,通過帶有實戰背景的長時間高狀態隱蔽待機、極端嚴寒條件下連續突擊、核生化條件下全防護突擊、遠距離異地同步突擊等重難點科目的演練,檢驗了整旅雙區作戰的方案和戰法。」火箭軍最罕見一幕曝光:西方看後哆嗦
在2015跨越到2016年的辭舊迎新的那一刻,中國解放軍迎來了軍種的重大調整,一支全新的軍種——火箭軍橫空出世。火箭軍將取代二炮部隊成為中國戰略打擊的重要力量。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說,解放軍成立火箭軍後,核政策和核戰略並無改變。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1日報道,楊宇軍說,火箭軍是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和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國會努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同時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是,此次央視報導火箭軍成立的畫面中,有一款洲際飛彈靜靜的矗立在一旁。
中國火箭軍臂章和胸牌
那就是東風31A洲際飛彈,想低調卻不管身處何地都能引起所有人的焦點,因為此前不管在任何渠道都很難看到它的身影,就是在對他的獨家報導之時亦是如此。這次略顯低調而又無比高調的出現在報導火箭軍成立的畫面中,其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警告那些有非分之想的國家,雖二炮改成了火箭軍,但戰鬥力依然。
東風31A洲際彈道飛彈
東風31A洲際飛彈(DF-31A),又稱東風31甲飛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戰略核飛彈武器,是中國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基石。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